女大學生患罕見惡性腫瘤 3D打印技術為她植入人工脊椎
21歲的大學生黃潔(化名)肩膀疼以為是肌肉拉傷,沒想到竟是患了脊柱腫瘤。4月23日,同濟醫院骨科熊偉教授通過全脊柱整塊切除技術為她切除了頸胸段三節受腫瘤侵犯的椎體,并通過3D打印技術為其植入個性化人工脊椎。這也是華中地區首例該類手術。
黃潔是湖北麻城人,2017年底左邊肩膀開始疼痛,她以為只是普通的拉傷,沒當回事。但是1個月后整個手臂都開始麻木,原本字跡清秀的她,拿起筆來就覺得無法用力,字也變得彎彎扭扭的。于是她立即到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骨科就診,檢查發現她所患的是外周型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脊柱腫瘤的一種。
熊偉教授指出,惡性原發性脊柱腫瘤比較少見,黃潔所患的還是一種在脊柱部位較為罕見的高度惡性腫瘤,多見于青少年,而且非常容易復發和轉移。當時,黃潔的腫瘤已經有小孩拳頭大,開始壓迫頸部神經,所以她才會覺得疼痛、麻木。如果不及時治療,局部脊柱穩定性破壞,可能造成嚴重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癱瘓,同時惡性腫瘤也可能發生轉移。
幸運的是,當時檢查發現腫瘤尚未轉移,由同濟醫院骨科聯合腫瘤科、影像科等科室組成脊柱腫瘤多學科診療團隊通過會診,決定先通過化療縮小腫瘤體積,再通過外科手術完整切除脊柱腫瘤。2個月后,腫瘤縮小至鵪鶉蛋大小,經過多學科團隊專家評估可以進行切除。而最適合的手術方式是第7頸椎、第1胸椎及第2胸椎共三節段腫瘤椎體整塊切除。“脊柱腫瘤的整塊切除一直都是有較高難度的手術。”熊偉介紹,“黃潔的脊柱腫瘤的位置也很特殊,頸胸段脊柱的前方有較多大血管,包括椎動脈、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等;脊柱的后方是脊髓,從脊髓向兩側發出的神經支配手及上肢的運動,如果術中損傷會導致嚴重的功能障礙。但是,只有采用腫瘤的整塊切除技術,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惡性腫瘤的復發,才可能帶來良好的遠期療效。”
為此熊偉團隊制定了手術方案,并為黃潔量身定制了3D打印的個性化假體。整塊切除腫瘤及腫瘤所侵犯的椎體后,植入約6厘米長的3D打印的個性化人工椎體,完成脊柱重建。目前,黃潔恢復良好,昨日出院,之后將繼續接受化療。
熊偉特別指出,脊柱腫瘤初次手術中切除腫瘤的完整性對于患者的遠期療效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發現脊柱病變可疑,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最好選擇組建由脊柱腫瘤多學科診療團隊的醫院就診。
據悉,患者植入的3D 打印假體是由同濟醫院骨科主任李鋒教授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提供的技術支持。同濟醫院骨科目前已經為10多位腫瘤患者完成3D打印假體的重建手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