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3D打印技術在心衰疾病的應用方向
時間:2019-02-18 13:38 來源:南極熊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通過軟件(Mimics、Seg3D、Vitrea、Terarecon等)對MR、CT、心超或旋轉血管造影等數據進行處理,這些數據最好血池-組織界限清晰、良好的分辨率、無運動偽差。構建出來的3D計算機模型文件包括STL、3MF、VRML、PLY、OBJ和AMF,其中多種材料和顏色需要VRML、3MF和AMF文件。FDM打印可以選擇多聚乳酸和ABS等相對便宜的熱塑性塑料,但是PolyJet和sterelithography更細膩些(多材料和色彩)。桌面打印機,比如Mojo和Makerbot Relicator 2X也能用FDM模式打印,J750、ProX SLS 500則是工業用打印機。打印時間可能需要24小時。
文中作者還提到了3D打印整條鏈的成本還有打印機價格等,舉例Mimics品牌一個產品許可證需要每年15000美金。


TAVR
Maragiannis等基于CT數據對主動脈瓣狹窄TAVR前建立多材料的3D打印模型,瓣膜狹窄程度與心超符合。TAVR發生瓣周漏多于外科瓣膜置換術,這也是影響遠期死亡率的原因之一。Ripley等建立的3D模型在16位患者的主動脈瓣環測量中與CT測量完美吻合,9位患者中6位準確鑒別出瓣周漏。

3D模型還可以對主動脈環進行牽張力測試,有助于事先預測高危瓣周漏患者。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