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多材料噴墨打印技術開發具有定制界面的珍珠層復合材料
時間:2025-06-25 10:24 來源:南極熊 作者:admin 閱讀:次
2025年6月24日,樸茨茅斯大學、格林威治大學和倫敦城市圣喬治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基于多材料噴墨的3D打印工藝,將硬質和軟質聚合物與精確的結構控制相結合,成功打印出仿珍珠母復合材料。
相關研究以題為“Multi-material 3D printedcomposites inspired by nacre: a hard/soft mechanical interplay”的發表在《科學報告》上,探討了材料界面質量和打印方向如何影響仿珍珠母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

研究團隊采用生成式設計工作流程復制了珍珠層特有的實體結構,即六邊形的剛性聚合物片層與柔順的軟相交替排列。通過改變片層的長寬比和打印方向,他們展示了平行或垂直于構建平面的界面如何影響斷裂機制,例如拉拔、裂紋偏轉和脆性斷裂。這些結果為如何復制生物復合材料中觀察到的增韌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多材料仿生設計
研究人員使用Grasshopper和Rhino軟件創建了珍珠層狀復合材料的參數化模型,片狀長寬比為 2 至 9。這些模型使用 ProJet 5500X 3D噴墨 3D 打印機打印,在一次打印中沉積了硬質白色 (VisiJet CR-WT) 和軟質黑色 (VisiJet CE-BK) 光聚合物。這些復合材料以平面內 (XY) 和平面外 (XZ) 方向打印,使團隊能夠評估相對于打印方向的界面取向如何影響機械行為。每個樣品包含一個300μm厚的軟質中間層,控制層片尺寸,使增強體體積分數在約53%至65%之間。所有打印均采用13μm的層厚和高分辨率打印設置(750×750×2000 DPI),以確保尺寸精度。

△采用六邊形薄片以磚塊和砂漿結構排列,生成設計出仿珍珠層復合材料。圖片來自 Curto 等人,《科學報告》
界面方向控制機械行為
拉伸試驗表明,非平面打印復合材料在增強體體積分數方面表現出比平面內復合材料更高的剛度和強度。這種改進歸因于垂直(XZ)方向更強的界面結合,其中軟相和硬相在每層形成過程中沉積在一起。這種增強的剪應力傳遞通過層狀結構支持脆性破壞,而不是分層。相比之下,平面打印復合材料表現出血小板拉出和裂紋偏轉,這與珍珠層狀能量耗散機制一致。然而,除血小板尺寸較小的樣品外,它們的沖擊強度普遍較低,這表明由于逐層鍵合局限于水平(XY)平面,導致界面強度較弱。采用原位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XCT)技術對內部損傷進行可視化。XCT證實,非平面復合材料能夠限制裂紋的張開,而平面內樣品在機械載荷下表現出更嚴重的分層和裂紋擴展。

△珍珠層仿生復合材料斷裂行為的顯微鏡觀察。平面內樣品顯示片狀體拉出,而非平面樣品則顯示清晰的斷裂表面。圖片來自 Curto 等人,《科學報告》
對堅韌、功能性的仿生材料的影響
研究表明,僅憑打印方向就能改變仿珍珠層復合材料的延展性和脆性機械性能。這些發現強化了界面方向性在控制機械性能方面的作用,而這一方面在之前的仿珍珠層增材制造研究中常常被忽視。該方法還驗證了生成式設計工作流程與多材料3D打印相結合,是一種復制具有可定制機械性能的珍珠層狀結構的可行方法。作者指出,未來的設計可以探索更復雜的界面圖案,例如礦物橋或燕尾榫接頭,以進一步增強機械響應。這項研究具有在抗沖擊系統、防護結構和功能分級組件中的潛在應用,展示了將生物復合策略轉化為數字化制造工程材料的可擴展方法。
可編程架構在增材制造中模擬自然韌性
這項研究是在越來越多關于生物學原理如何指導增材制造機械設計的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超材料晶格中引入受控的無序性可以增強抗沖擊性,而FDM中的欠擠壓技術已被探索作為模擬仿生機器人關節靈活性的一種方法。其他方法,例如用于安全和建筑的超剛性晶格結構,凸顯了微觀結構控制在調節能量吸收和失效行為方面的重要性。通過整合生成設計、多材料打印和珍珠層狀結構,本研究擴展了這些努力,為受天然裝甲系統啟發的分層增韌復合材料提供了一種數字可編程路線。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