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土木系科成立110周年,發布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11月9日,同濟大學土木系科發展論壇暨系科成立110周年活動主論壇舉行。
論壇匯聚了30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嘉賓,近20所國內外高校校長,以及同濟大學師生、校友代表和優質生源基地中學校長等。論壇提出,打造以安全、智能、綠色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土木工程是新時代的需求,面向未來,土木系科要通過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實現轉型、可持續和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論壇上發布了《同濟大學人工智能賦能土木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土木工程學院將通過3年周期、20項舉措,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土木工程學科高質量發展。
現場還發布了土木工程學院自主研發的知識大模型CivilGPT,該模型近日已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備案,成為全國教育系統首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的大模型。這是同濟大學探索以數智化驅動傳統工科轉型升級的創新實踐。CivilGPT集成了44門專業課程、超過50萬頁的專業語料、2600余本課程教材及規范、7萬道考試題目,實現了對土木工程領域復雜知識體系的精準理解和高效推理。
活動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共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城市防災韌性創新實驗室(同濟大學),共同探索和試驗旨在增強城市減災和氣候韌性方面的前沿技術解決方案,借助開發計劃署的全球網絡,促進中國與合作國家知識經驗的交流與共享。
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姜泓冰
鏈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306962-500005905898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