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客打造出功能完整的全3D打印鉆床
3D打印機可以3D打印一臺3D打印機,是不是這句話很拗口,前幾天我們才報道了,一臺70%以上部件都是3D打印的打印機。今天,我們看到來自加拿大一位創(chuàng)客制作了一件非常不錯的作品。這位名叫 Terry Thillmann的創(chuàng)客設計和3D打印出了一臺非常棒的鉆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臺機器的整個承重結構都是用桌面3D打印機完成的。
Thillmann的故事可能有點似曾相識,因為正是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不斷涌現(xiàn),才使我們的3D打印群體茁壯成長。Thillmann來自加拿大的Calgary,他白天的工作是軟件開發(fā),但是在業(yè)余時間卻非常迷戀設計和制作——這樣的業(yè)余愛好顯然離不開3D打印。“3D打印機為我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新世界。我以前總是用木頭來做機器人,但是自從有了3D打印機以后,大大加快了我的制作進程,而且結果與我設計得一模一樣。有一次我甚至用3D打印機打印了一個零件修好了我的廁所。”他告訴我們說。 然而,Thillmann最近的這次項目要比他平常樂在其中的修修補補要復雜得多了。他解釋說,之所以要制造這個鉆床主要是為了滿足他定制電路板的愿望。“我平時也喜歡擺弄一些Arduino微控制器和電子元器件什么的。我一直想制作自己的電路板,但是一想到要自己手工去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孔,我就望而卻步。”Thillmann說。
因此,他開始使用歐特克非常方便的123D Design軟件設計鉆床的模型。“總的來說,我認為我花了大約相當于一個星期時間每天晚上做設計和測試打印。我做了很多的測試打印,以確保各個部件序列、間距都正確。”他解釋說。Thillmann的3D打印機是一臺Rostock Max v2,配置了一個E3D V6熱端,使用的是紅色的PLA線材。“我用的是0.3毫米的噴嘴,0.2毫米層高度,每個部件的填充率為15%。總打印時間是大約19個小時左右。光那個基床就用了8個小時才完成。”他補充道。另外他還在鉆床的底部附著了使用NinjaFlex制作的黑墊,以增加一些抓地力,使整個機器更加穩(wěn)固。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這臺令人印象深刻的鉆床幾乎完全是3D打印而成的,僅加了一些碳纖維管以增加穩(wěn)固性。“手柄是碳纖維然后再在上面加上一個3D打印的旋鈕。手柄的驅(qū)動齒輪和底座被用環(huán)氧樹脂粘到玻璃纖維管上,然后再與3D打印的配件固定在一起。”他補充說。
更重要的是,它工作得很好。從下面的視頻可以看到,它非常穩(wěn)定,而且能夠很容易地連續(xù)鉆上幾十個孔,每個都與前面的完全對齊。總之,可以完美地勝任任何一個工作間里的鉆孔任務,電路板更不成問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其底部可以做得更加扎實和厚重一點。不過,用它還是要小心——就跟您操作任何一臺機加工設備一樣。
目前Thillmann正計劃在線供享他的設計,但是最大的障礙是如何將現(xiàn)有的設計拆分開來,以及寫教程——這可能比看上去更加費時。更重要的是,Thillmann已經(jīng)轉(zhuǎn)到了他的下一個制作項目上,這是一輛植入了nerf飛鏢射擊器的履帶戰(zhàn)車。“它可以通過Xbox無線手柄和一臺筆記本電腦來控制。”他說。因此,我們毫無疑問不久將聽到來自他的更多消息。
|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