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學生為山東孩子送上特別的六一禮物:3D打印手
今年“六一”兒童節,山東兩名先天缺失手掌的孩子,將各收到一份來自武漢的珍貴禮物:5只不同尺寸的3D打印手。裝上它,患兒就能像正常人一樣做抓、握、提、拉等日常動作,一年更換一個,最久可以用5年。這批3D打印手是由武漢學生發起并聯系定制的,免費贈與。
昨日,來自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及武漢外國語學校的40余名學子,在街道口一家商廈內忙活了一下午,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終于將這批3D打印手一一組裝完成,調試成功后,就會快遞到山東兩名殘疾兒童的家里。
活動發起者黃紫依介紹,對于大量肢體殘疾尤其是失去手掌的兒童來說,安裝有功能的假肢價格高達十幾萬元,一只無功能的“美容手”也要5000元以上,大多數患兒家庭都負擔不起。但3D打印手一只成本只要500元左右,具備手部的基本功能,“因此我們籌備了這個‘折翼天使關愛計劃’,希望讓更多肢殘兒童和家長知曉這個新事物,為他們提供幫助”。
“折翼天使關愛計劃”從3個多月前開始籌備,學生志愿者們聯系了廣州的3D打印義肢組織和武漢一家3D打印公司,三方合作完成。學生們在網上征集有需求的兒童,合作方根據其個人數據信息設計模型、打印零部件,再由學生組裝。
由于是第一次嘗試,黃紫依和其他學子最終只選了兩名來自山東的患兒,一個6歲男孩和一個7歲女孩,他們都是左手先天性手掌缺失。他們的父母從一個全國性的肢殘兒童QQ群里得知此事,向武漢發出了申請。
記者看到這批組裝的3D打印手,由聚乳酸制成,靠繩索實現動作,零件多達近百個,而設計尺寸都是根據佩戴者手部十多個數據量身定制的。考慮到兒童在生長發育,活動方為兩個孩子各打印了5只不同尺寸的假手,半年至一年換一個,最久能用到5年。
來自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的近10名大學生得知該項目后,十分感興趣,專程飛來武漢,幫忙跑廠家、協助制作。“3D打印是一門新技術,我在印度還沒有聽說過用這一技術做假肢的,看到這里有,趕緊買機票過來了。”來自印度的學生里托杜瓦說。他是17日從新德里飛到昆明,輾轉來漢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