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造物者”如何造物 探秘中國最大3D打印應用中心
在重慶華港工業園3D打印應用中心的展示大廳里,陳列著由3D打印出來的世界各地標志性建筑,包括北京鳥巢、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巴黎艾弗爾鐵塔等結構錯綜復雜的產品。新華網 李相博 攝
這臺方程式賽車的進氣管、翼片、前搖臂、轉向連接件、方向盤等零部件均由3D打印制成。新華網 張免 攝
這臺工作中的3D打印機,以尼龍粉末為原材料,基于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正逐層打印兩對模型飛機的機翼。新華網 李相博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9日電(張免 歐陽虹云)傳說中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并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在造人時,女媧發現挨個捏力不暇供,于是她引繩于泥中,舉起一甩,泥漿灑落在大地上,變成了蕓蕓眾生……
自打人類有了手藝這天起,就憧憬著有這么一條甩之便能成物的繩子。在今天,如女蝸般“造物者”出現了——“3D打印”。
坊間有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3D打印打不出”。3D打印在短短的幾年間,從小眾視野來到大眾面前。它不僅為創客活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利器”,同時也有“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勢,成為極客們愛不釋手的“玩物”。
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作為我國未來10年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綱領,3D打印作為重點技術位列入其中。3D打印技術的熱潮撲面而來,人們不得不紛紛凝視并一探究竟。今天,新華網帶你獨家探訪中國最大3D打印應用中心——重慶華港工業園,從這里揭開3D打印這位“造物者”的神秘面紗……
中國最大3D打印應用中心落戶重慶
5年形成10億年產值
今年9月落戶重慶江北的華港科技,是重慶華港工業園的主要運作方,由四家企業合資而成,其中領銜的華曙高科在國內是工業級3D打印的領航企業,其創始人許小曙博士是世界杰出科學家。
之所以說它是我國最大3D打印應用中心,是因為這是國內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功能最全,集技術研發、應用服務、產學研結合、創業創新于一體的3D打印應用中心。華港科技建立了“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西部應用示范中心”,還擁有代表世界領先水平的工業級3D打印生產系統10套,涵蓋了金屬、尼龍、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多種靈活的3D打印解決方案。
“工業園將專注于為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消費類電子產品、醫療、教育等領域提供快速樣件制造、定向應用研發及批量生產、3D打印理論與實操培訓等服務”,華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濤描述了工業園的“一個小目標”,預計5年內將形成10億元年產值規模,新增稅收突破1億元、凈利潤接近2億,提供就業崗位1500余個。
省去傳統制造的“開模”環節
3D打印時間縮短75%成本減少25%
華港工業園的主攻方向是工業3D打印,其突出優勢在于前期的開發驗證以及復雜結構的快速再現。它省略了占據傳統制造大部分成本的“開模”環節。以生產汽車空調為例,從設計到最終成形只需要一周左右。在設計研發過程中,可以很快地得到一個樣品,不僅能測試外觀,它的機械性、氣密性和裝配性等功都能進行測試,還能比傳統加工縮短75%的時間成本,總成本減少25%。
在華港工業園3D打印中心展示大廳里,一輛方程式賽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臺賽車的進氣管、翼片、前搖臂、轉向連接件、方向盤等零部件都是由3D打印制成。對于賽車的制造來說,輕量化、低油耗是追求目標,每個零件的生產都具有其獨特性,無需大規模制造。毋庸置疑,3D打印技術自然大顯身手。
打造上下游全產業鏈、催生新產業
助力重慶建中國西部3D打印示范基地
近年來,重慶江北區確定了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為戰略引導,構建“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儲能、高端裝備制造為先導,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增材制造為突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和扶持政策,吸引國內外優質企業入駐。
在羅濤看來,3D打印應用中心落戶重慶,不僅將融合上下游產業規模發展,助力重慶打造中國西部3D打印示范基地,還能促進產業向精密化、高端化發展,推進重慶市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并催生以新材料、文化創意、旅游娛樂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他表示,華港工業園項目將依托這些優勢,助力重慶打造中國西部3D打印示范基地。
除此以外,羅濤還表示華港工業園將打造一個培訓中心暨創新示范基地,在目前國內普遍重概念、輕應用,重工業、輕民用的 3D 打印大環境內,將 3D 打印應用到創意設計內,使得民用市場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更多廣闊或可行的創意將呈現在大眾面前。
美國著名科技雜志《連線》的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把3D打印技術推到“新工業革命”的高度,認為它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珍妮紡織機一樣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3D打印技術能否掀起21世紀的“新工業革命”還不可妄下定論,但它在推動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定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D打印機工作時,操作人員對打印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以確保打印的穩定和質量。新華網 張免 攝
由于3D打印通常以尼龍、金屬、陶瓷等粉末為原材料,在打印結束后,工作人員會對產品進行清粉處理。新華網 李相博 攝
清粉后,工作人員通過動力裝置進行噴砂處理。在密閉的工作空間操作,能有效控制顆粒、粉塵的擴散。新華網 張免 攝
“全副武裝”的操作人員正取出經過噴砂后的3D打印產品。新華網 張免 攝
3D打印機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用吸塵設備對打印機進行清理。新華網 李相博 攝
3D打印中心展廳內展示的精美燈具。即便結構如此復雜,也能夠通過3D打印來實現。新華網 李相博 攝
在3D打印中心的辦公室內,設計師對所需打印產品的圖紙進行設計。新華網 李相博 攝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