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西通:格力系創業公司的5年3D打印路
- 2016年2月,國內首個基于國產操作系統工業3D打印機發布。
- 2015年12月,首個國產自主研發的點掃描3D打印軟件操作系統 RiverOS1.0由珠海西通電子(CTC,以下簡稱西通)于北京發布。
- 2015年10月,在Kickstarter結束的Formaker All-in-One四合一3D打印機眾籌中,西通共籌得8.2萬英鎊(約78.5萬人民幣),獲得135人支持。
- 2015年8月,西通于曾推出國內首款桌面級SLA(Stereo-Lithography,俗稱立體光固化技術)3D打印機;其核心專利產品“水星”,首次采用零故障中斷技術,官方聲稱其性能遠超Makerbot,打印失敗率控制在5%。
回顧2015年,在國內3D打印領域的數個“首”創中,西通的身影頻現,而在媒體前卻鮮于曝光。不禁讓人好奇,在這家低調的南方硬件企業背后究竟經歷了哪些創業歷程,有著怎樣的技術積累?
近日,筆者便來到位于廣東珠海市的西通電子公司,與其創始人兼CEO楊雨生進行對話。
本期看點包括:
1. 在5年的3D打印研發與產業轉型中,西通所經歷的挑戰與收獲;
2. 現階段,國內外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解讀;
3. 3D打印領域的技術門檻與發展限制因素分析。
人物:不用手機的生意人完成從2D至3D的進階
從深圳渡船來到珠海九洲港,換乘兩次巴士后,記者來到珠海西通電子公司,它位于翠珠工業區一座廠房的5樓。廠樓外懸掛著的“西通硒鼓”——四塊陳舊的廠牌,透露著這家公司與打印產業的淵源。
采訪在楊雨生的辦公室進行,約兩小時的交流中,談話約被其下屬的工作匯報打斷四次;采訪進行前,楊雨生正在與某工業級3D打印機的相關代工廠進行會議,而這樣緊湊的辦公室工作節奏也是南方實體創業者的日常縮影,與更頻于招商引資與社交的北方創業氛圍有所差異。
據楊雨生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本科畢業后,他便進入珠海格力工作;在一次赴美工作與進修途中,楊雨生首次接觸到了3D打印技術;2001年辭職后,進行了互聯網創業嘗試,提供以中草藥搜索平臺為主的網站服務;2004年,回歸實業,創立了珠海西通,針對打印耗材進行研發與生產,如墨盒、硒鼓、碳粉等。
雖由傳統2D打印行業轉向3D打印市場,已談不上白手起家,但于楊雨生而言,從3D打印技術的引進至成熟步入市場,這其中的過程與跨越足以稱之為一次完整的創業。在未與這位和善的70后創業者正式碰面前,關于其沒有個人聯系電話、不用手機的習慣著實讓記者生疑。
而在訪談中,楊雨生也談到了自己的考慮。他解釋到,我不希望自己的時間被碎片化。很多時候,把手機留身邊,總會被有意或無意地被打擾,而面對接收到信息進行地回復又必須是情理之中的事,索性沒了手機更自在,透過同事或親人還是能找到我的。
他打趣地補充,這算是將時間留給了自己,把麻煩推給了別人,不用手機近十幾年了,我早已習慣。
在3D打印技術研發初期,由于缺乏相關技術積累,只能套用國外開源的打印系統軟件,為能夠更有效地理解相關原理并進行改進,財會專業出身的楊雨生在工作之余利用近半年的時間掌握了C++語言。而其專注的工作習慣,大概正是楊雨生能緊跟3D打印技術的快速步伐,并實現一定建樹的原因之一。
產業:從引進國外技術到國內自主3D產業的成長
后數次前往美國認識與學習3D打印技術的經歷,讓楊雨生對3D打印技術在科技領域的應用前景充滿了信心。2010年,在現有2D打印產業較成熟的基礎上,開始組織團隊進行3D打印技術的研發工作。
據楊雨生介紹,由于當時國內3D打印技術尚屬起步階段,相應人才與資源稀缺,團隊也經歷了相當一段長的摸索時期,直至2013年,首款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熔融沉積造型術)樣機成形,但受限于當時打印耗材需要進口,缺少自主的操作系統技術,商業模式并不成熟,后期產品也主要以出口為主。
近兩年,3D打印技術開始逐步被特定領域的制造業引入,其中以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珠寶制造業為代表。
據楊雨生介紹,從廣州番禺至深圳布吉的長三角區域幾乎承接了全球大部分的珠寶制造訂單,針對傳統手工蠟模制造工藝的繁鎖及低效,工業級高精度的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數字光處理投影技術,屬于立體光固化技術的一種)3D打印技術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同時提供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據介紹,國內珠寶加工制造廠已實現約700臺該類3D打印機的量產規模。
而與此同時,產業需求的興起也帶動了相關游產業鏈的發展,曾經國內難尋的光敏樹脂材料,如今在國內也能找到較優質的供應商。
產品:造3D打印機涉及的是一整條產業鏈
西通團隊現已具備量產能力的產品包括: 基于FDM、SLA、DLP等技術的桌面級產品,以及Formaker All-in-One、“水星”等升級機型,配套的RiverOS操作系統,ABS(應用樹脂)、PLA(聚乳酸,可生物降解材料)等3D打印耗材。
同時據楊雨生介紹,工業級的3D打印機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熔融沉積造型術)
具體而言,FDM(熔融沉積造型術)屬現階段的主流應用技術,其市場占有率較高,主要得益于其相關技術的開源、打印材料ABS、PLA、人造橡膠等熔絲線材的易得與普及。
楊雨生進一步補充道,該技術其劣勢主要體現在打印精細度偏差,原型表面可能出現橫紋;而優勢在于材料選擇面較廣,能夠模仿各種材料的性能。
SLA/DLP(Stereo-Lithography,激光立體印刷術,俗稱立體光固化技術)
SLA/DLP則在成型精度方面進行了較大提升,據官方數據顯示,西通DLP珠寶專用打印機其XY軸精度可達0.007mm,其Z軸精度為0.0075mm。
該技術主要是將特定強度的激光聚焦到3D打印材料的表面,使其凝固成型。SLA成型主要是點到線、線到面逐漸成型的過程,DLP技術則主要利用數字光處理投影技術投影,投影過程中將整個面的激光聚焦到3D打印材料表面。所以DLP技術的機型打印速度更快。
但由于該技術所使用的原料主要以液態的光敏樹脂為主,現階段國內市場為1000-2000元/升,雖然SLA/DLP技術在打印精度、成型質量及生產周期等方面表現較好,但受于成本造價與操作環境要求較高,在To C市場并未普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