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設計博物館展示3D打印的發光PolyThread亭
近日到紐約的Cooper Hewitt設計博物館參觀的游客可以看到一個周身閃爍著燈光的7英尺帶有編織紋理的亭子PolyThread。據悉,這個PolyThread亭上五彩的結構都是用一種光致發光和通過太陽激活的線組成的。該作品來自康納爾大學建筑學助理教授Jenny E. Sabin的手筆。
這也是該博物館為了其“Beauty—Cooper Hewitt設計三年展”活動而委托設計的兩件作品之一。該三年展從2016年2月12日開始,供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3個設計師的250多件作品。
“我認為這真的是整個展會的亮點之一。”聯合策展人Andrea Lipps說。“光從形式、結構和照明上看這已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藝術裝置。”
Lipps稱當時博物館之所以決定委托Sabin來創作一個編織亭就是因為她在使用建筑領域的新興技術方面進行的開創性工作。她在制作這件Polythread亭子的時候使用了3D打印技術。除此之外,該展區還包括了幾件3D打印的陶瓷Polybricks和Sabin設計的其它對象。
“我們一直非常喜歡她的作品,因為她提出了一個思考建筑的新方式。”Lipps說,“她在將數字技術與生物和材料科學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很有趣的工作。”
“Beauty”三年展將在Cooper Hewitt開放到8月21日,這也是該博物館舉辦的第五次三年展,該展會旨在從美學創新的角度進行當代設計的探索,參展的項目種類多樣,甚至包括了時裝、家具等。據了解,Sabin的這個Polythread亭是展覽中最大的作品之一,占地面積達400平方英尺,幾乎占據了三樓展廳的一半。整個亭子上布滿了迷宮似的五顏六色的蜂窩形狀,此外它還有一個時長為15分鐘的燈光循環輪換,以模擬晝夜交替,在這個過程中燈光會從在淡藍色到白色之間變化。這件作品花了Sabin是個月的時間才創作完成。
據Sabin介紹說:“Plythread的框架以針織材料為主,這是一種主動性的彎曲結構。”這也是她正在進行的紡織品和建筑交叉研究的一部分,她將之視為基于織物結構的建筑應用的一個原型。“我認為它可以作為一個永久性的大型室外亭或結構,可以安放在公園或戶外環境中。”她說。
(編譯自康奈爾大學)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