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美:3D打印陶瓷藝術模糊了人與機器之間的界線(圖)
德國設計系學生Steffen Hartwig 近日用自己設計的陶瓷3D打印機,創作了一組3D打印陶器,這些陶瓷制品有著特意而為的殘缺美,接下來考驗大家審美的時刻到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3D打印陶藝品有著普遍認知中的“不完美”,比如怪異的造型,“殘破”的外壁等特征。
或許,這些作品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機器創作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們的樸實無華,雖然這是刻意實現的,但依然表達了 Hartwig 對于傳統手工品的致敬。同時也展現了3D打印技術在手工制品方面更多的可能性。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這位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陶瓷3D打印機名為Keramikfreund,意為陶瓷的朋友。Hartwig稱其中的創意來自許多DIY 3D打印機教程,整個結構十分簡約,使用到的零部件也很常見。他表示:“這臺3D打印機的精度不是很高,但滿足了我其他幾個主要的需求:30 x 30 x 50 cm的大型打印平臺,大功率發電機,堅實的三角結構。”擠出機由空氣壓力驅動,是Hartwig自己設計而成的。
據稱,用這臺3D打印機打印一個普通的馬克杯需要10-15分鐘,大一些的碗需要1個小時,結構越復雜需要的時間越長,有些關鍵性部位需要在打印過程中用到熱風槍。
怎么樣?大家覺得這些陶瓷界的“斷臂維納斯”在審美范圍內嗎?
圖源:3ders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