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高新企業暢想的未來:幾萬元的鞋以后你也能穿(3)
3D打印的主要技術阻礙是材料粉末的制造和極其關鍵的軟件控制系統。
材料是基本,否則就是無米之炊。在華曙研發之前,3D打印材料都被德國一家公司控制。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在國內每公斤賣到600到800元,許小曙介紹,而且由于一定的技術封鎖性,還未必買得到。
華曙在材料研發上下大工夫,最后研究出了韌性不輸對方、強度超過對方的尼龍材料,再也不怕斷米。并且現在已經自主研發出了包括鈦合金、鎳合金,以及鎢(抗高溫)和銅(對激光反射性強)等高難度材料的40多種材料粉末。相比其他公司從外部購買材料,華曙使用的自主制造的材料價格要低出一倍以上。
控制軟件也一度被國外公司壟斷。技術出身的許小曙表示最初開始就堅定的認為設備可以依靠外部,軟件則一定要自己研發。目前大多數3D打印企業的控制軟件都被比利時一家公司壟斷,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限制重重,修改設備參數都需要額外付費。
而現在華曙不僅自己開發出了控制軟件,而且做到了用戶后期免費使用和升級。對于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也是使用國外軟件難以做到的。
技術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通過市場應用來支撐,許小曙表示,現在的3D打印市場規模還很小,今年不會超過100億美元,只占整個工業體系百分之零點幾。他分析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相對傳統制造來說成本比較高,目前只用于小批量個性化生產,大批量生產還是比不過傳統的流水線;二是市場對3D打印這種新技術認識還不足,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3D打印能夠帶來的高附加值服務。
但他也認為,3D打印的優勢已經在諸如假牙制造等領域逐步被越來越多的看好和使用。而市場一旦愿意接受這種技術了,就會發展得越來越快。市場規模越大,同時也就會進一步降低這項技術的使用成本。
在3D打印機中已經打印成型的假牙。易成晨 攝
比如假牙制造也是近些年才被人們發現通過3D打印生產的好處。牙科行業有分析認為,未來3到5年內所有的假牙生產都會被3D打印取代,而僅僅這個市場就是每年200億元。成本上,在一些行業里現在已經比較低了。華曙總經理侯培林舉例說,上海一家制造假牙的客戶,在使用3D打印技術后,工人已從200多人減少到100多人;生產效率上現在可以做到6個小時打印150顆,比以前提升8.5倍;成品率從以前88%左右提升到現在99.7%;單顆牙齒的成本比以往傳統工藝降低40%到60%。
談及未來目標,許小曙希望在5年內達到年銷售額3到5億美元,與美國德國的兩家巨頭平起平坐,并研發出可以改變行業游戲規則的創新技術,最后超過他們。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