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精合:金屬3D打印“新勢力”快速崛起的背后
“‘初生牛犢’、行業黑馬’這類形容詞或許已不足以支撐這支年輕團隊的所有特質,這是群狼作戰——沉默、堅忍、速度、協同。"
"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們絲毫沒有退縮、抱怨、猶豫,當項目評審驗收之時,令客戶震驚、對手悍然、行業矚目。"
△鑫精合創始人孫峰(右)、李廣生(左)
從團隊成立之初始于三百平的小別墅,到如今翻十倍的生產經營面積,從七人的小武裝到建立一支聽從指揮、能打勝仗的百多人的大部隊,從零到過億的產值,鑫精合激光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精合”)僅用了一年的時間。
中國3D打印格局風云變幻,以最初清華、北航、華科、西工大、西交大五大高校科研脈絡延伸出了各方勢力,群雄割據中又尤以金屬3D打印最為稱道,而短短一年時間里,鑫精合異軍突起,到今天,3D打印行業內能掙一個億的企業亦屈指可數,鑫精合,這個少有人耳聞的名字背后快速崛起的是一股什么樣的新勢力?
心懷遠大 航空報國
孫峰和李廣生是鑫精合兩位主要的創始人,也是領導團隊的中堅力量,作為典型的八零后,他們帶領了一群更年輕的年輕人,和其領導人一樣,年輕團隊最不缺乏的就是精力、激情、干勁和抱負。
在學校期間,孫峰和李廣生所學的就是與飛行器制造相關的專業,參加工作后進入中航工業系統從事航空制造相關的工作,對國家的航空國防事業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并在兩位年輕人的心中種下了航空報國的遠大志向。
但這些年在中航工業系統型號研制的經歷,使他們深切感受到中國航空制造水平通過這些年的積累和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其中的差距可以說是在設計、材料、制造工藝、管理水平上的全面落后。因此,如何彌補這些差距,提升國家的航空制造水平成為了孫峰和李廣生心里一直夢寐以求的事情。
于是,在他們開始慢慢接觸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并了解到其鮮明的技術優勢可以很好地解決航空制造面臨的若干現實問題的時候,孫峰和李廣生興奮異常,兩個年輕人就像是人類發現了新大陸一般,開始積極投身到這個技術的研發之中,并且憑借著增材制造自身的技術優勢及中航工業的平臺,逐漸地實現了型號應用。
金屬3D打印擔負著3D打印技術工程化應用的歷史重任,目前在飛機機翼機身、發動機零部件、運載火箭及各型導彈、空間航天飛行器、無人機系統中都有著廣泛應用。根據測算,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份額可達212億美元,按目前航空航天3D打印應用占比16%的比例不變,2020年3D打印在航空航天業應用規模將達到34億美元。他們認為,金屬3D打印的市場需求很大。
△ 鑫精合利用金屬3D打印技術制作的零部件
航空體系作為鑫精合技術發展的搖籃,技術發展需要后續更多的投入和引導,由于原有國有企業體制制度約束等原因,金屬3D打印投入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放棄大好的技術發展前景與市場預期又十分可惜。在這種情況下,原有核心人員成立了鑫精合公司,這些核心人員從07年開始就已經致力于將金屬增材制造產品應用于航空航天制造領域,可以說是國內最早從事金屬增材制造研發的團隊。
鑫精合公司的成立響應了國家十三五期間發展智能制造、實現制造強國的總體構想,希望借助團隊在金屬增材制造領域多年的經驗為國家的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