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如何治愈魏則西事件的傷痛
近日,魏則西事件揭露了百度競價和莆田系醫院的黑幕,醫療浸入金錢的現實讓人寒心。令人寬慰的是,技術的發展正在解決著各種疑難雜癥,并且當技術被人適當地應用時,便能夠濟世安人。Stratasys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RicardoOsiroff博士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介紹了其產品三方面的主要應用:外科手術的工具打印,能夠幫助外科,特別是骨科醫生更好地實施手術;對康復提供支持幫助;高精度的打印還原身體組織、器官,可以用于醫學教學和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準備手術方案。
隨著3D打印的發展,其進入醫學領域輔助醫生治療并幫助病人實現定制化的醫療服務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近幾年,3D打印在手術室中大放光彩,解決了很多傳統治療手法無法治愈的病痛。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健康和醫療行業發展迅猛。市場調查公司Marketsand Markets.com稱,預計到2020年,在醫療保健中應用3D打印技術的市值將達到2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億元)。3D打印醫學市場的龐大,預示著未來將會發生更多如下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3D打印器官
馬克·邁爾森博士是美國馬里蘭巴爾的摩市的一位外科醫生,他開創了一種新方式來進行外科腳踝手術,那就是為病人植入鈷和鉻材料3D打印的距骨植入物。而這種創新治療能夠使病人的踝關節很快恢復75%的功能。技術本身是冰冷的,但在植入病人體內的那一刻,卻成為病人的骨血,開始隨著心跳脈搏一起溫暖地跳動。
二、3D打印藥片
倫敦大學制藥學院與FabRx公司近日聯名發表了一篇《3D打印藥片的幾何形狀對于藥物釋放的影響(Effect of Geometry on Drug Release From 3D Printed Tablets)》的論文,證實了3D打印異形藥片可幫助藥物在病人體內的釋放。未來藥劑設計和制造很可能會從限定劑量的片劑(膠囊或)的大批量生產轉變為針對單個病人限定劑量的即時制造。
三、3D打印醫療模型
在手術開始前,外科醫生可以根據病人骨頭、血管或是其他器官的CT掃描數據來計劃復雜的手術,然后轉成3D打印的電子文檔以供操作研究。對于涉及到打斷或是鉆入骨骼結構的手術,例如下顎手術、全膝關節置換術或是其他涉及到關節的手術,3D打印也能夠根據打印的定制參考的和工具完美適用。一位來自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的女子在韓國就接受了這樣的手術,她在十年前為了治療口腔腫瘤而在手術中失去了自己右下頜的頜骨。在這次手術中,醫生首先通過電腦模擬技術,為患者量身訂做了一個3D的下頜骨模型,接著選用鈦金屬把它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最后再通過手術移植到患者臉上,為其填補了臉上的缺口。據悉在康復后,如果不出意外,患者的容貌在恢復美麗的同時也可以恢復正常的功能。
技術是中立的,但使用技術的人卻不是。我們所要做的,是將技術引導到一條良好的軌道中,實現其創始以來本身或超越其本身的意義,使其擁有治愈陰霾的力量,而不是將其拖入泥淖中,與黑心的人一起變成歷史的塵埃。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