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產業化發展態勢全解析
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3D打印技術的研發,初步取得成效。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在3D打印設備制造技術、3D打印材料技術、3D設計與成型軟件開發、3D打印工業應用研究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已有部分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屬技術發展較快,已基本滿足特種零部件的機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應用于航天、航空裝備制造;生物細胞3D打印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已可以制造立體的模擬生物組織,為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尖端科學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目前,依托高校的研究成果,對3D打印設備進行產業化運作的公司實體主要有:北京殷華(依托于清華大學)、陜西恒通智能機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學)、湖北濱湖機電(依托華中科技大學)。這些企業都已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化,部分企業生產的便攜式桌面3D打印機的價格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成功進入歐美市場。
一些中小企業成為國外3D打印設備的代理商,經銷全套打印設備、成型軟件和特種材料。還有一些中小企業購買了國內外各類3D打印設備,專門為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提供服務。其中,廣東省工業設計中心、杭州先臨快速成型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設立了3D打印服務中心,發揮科技人才密集的優勢,向國內外客戶提供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家用電器、汽車配件、通信技術、航天、軍工等領域,3D打印技術被越來越多應用到產品研發和生產中。在醫療領域,國內高水平的醫院使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提供定制的牙齒和骨骼替代物以及具有仿生性能的體內植入物。在教育領域,我國有很多高校購買了3D打印設備,開展多個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3D打印設備擁有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