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制藥:用科技捍衛健康(2)
Aprecia公司的ZipDose3D打印技術以麻省理工學院(MIT)早期開發的3D成型技術為基礎,即采用靜電墨水噴嘴按照零件截面形狀,將液體黏結劑噴射在預先鋪好的粉末層上,使部分粉末粘接在一起,形成截面輪廓。一層粉末成型完成后,再鋪上一層粉末,進行下一層粉末的粘接,如此循環,最后經過后處理,形成原型制件。而且創新性地通過水流體將多層粉狀藥劑結合在一起,從而制造出多孔的水溶性藥劑,此法的顯著功能是使得高劑量的藥品不再難以吞咽。
定制藥劑精準性有望提高
Aprecia公司的SPRITAM藥片上市不僅是技術上的一次突破,也極大地鼓勵了3D打印技術在制藥領域的應用。早在2013年,就有土耳其工業設計師Ali Akay和印度工業設計師Bharat Joshi提出用藥品3D打印機實現“按需制藥”的設想,即通過將3D技術和制藥技術結合,醫生將藥方信息轉換為二進制的條形碼,醫生或者病人在3D打印機上按需打印,需要多少打多少,不需要則不打印。
這種設想主要針對病人對藥品數量的需求問題,可以有效地減少由于藥品庫存而引發的一系列藥品發潮變質、過期等問題。事實上,3D打印藥品最重要的突破是它能進一步實現為病人量身定做藥品的夢想。
傳統制藥方式是將各種藥材混合在一起,烘干后擠壓成型,成為通用藥物。這種制藥方法精準地確定了每一片藥的大小、形狀和劑量等參數,并使這些參數固定不變然后進行大規模的生產。
但是,因為病情和病人體質的變化,這種固定劑量的藥片并不完全適用所有患者或者處于不同病情階段的患者。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醫生囑咐病情好轉的病人把藥片掰成原先的一半后服用,因為他們不再需要那么大的劑量,但通過人工將藥品掰開的方式并不能保障藥品劑量的精準性。而3D打藥品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醫生甚至可以根據每個人身體的代謝規律和DNA不同特點給病人開藥方,在打印時增加或者減少藥原液,打印出量身定做的藥物。
私人訂制藥品成為可能
3D打印制藥不僅可以根據病人的身體健康需求增減某種藥物的含量,還可以讓制藥從工廠生產線轉移到醫院甚至是患者家中。
這一切并非天方夜譚,而正在慢慢變成現實。3D打印可以讓醫生組合更廣的藥劑,甚至藥劑的核心價值是軟件而不是化學成分。因此,假藥可能不再會存在,甚至可以產生定制個人醫藥的方式。個人醫藥是基于人的基因組制定出生物機制,根據先天以及后期的因素來判斷這個人會得什么病。這樣治愈的藥物就很容易被打印出來。當然,處方藥的劑量將依賴于特定的個人需要,因此,它們將根據每個人來定制。
相對于傳統制藥方式,3D打印制藥要簡單、方便很多。這也意味著,患者不必去藥店購買處方藥了。處方病人可以去網上藥店購買他們自己的打印圖紙和化學油墨。使用特定的軟件和一個3D分子打印機進行制作。
除此之外,藥物或將變得更加便宜,第三世界國家將獲得更好的醫療。而醫藥企業不需要賣實際的藥物(創新藥物除外),他們將給患者創建和銷售正確的文件,使他們能夠在家里3D打印自己的藥物。
結束語:3D打印制藥能夠實現更高的精準性、個性化制藥,而且便于患者吞食服用,減少藥品生產環節,醫院或個人甚至可以按需打印相關藥品,對于精準醫療、方便患者購藥、解決藥品短缺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技的進步,3D打印技術在醫療方面廣泛應用將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3D打印藥品的普及和個性化醫療的實行也將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