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能”的3D打印, 讓你把“想的”打印成真的
如果你用百度搜索一下“3D打印”,就會發現它幾乎“無所不能”:從玩具到房子,從煎餅到人體器官,只要是腦子里“想的”,3D打印就能把它變成“真的”。
事實上,被視為“新一輪工業革命標志之一”的3D打印技術已經開始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整個行業更是飛速發展。而在我市,一條覆蓋設備制造、耗材研發和應用服務的3D打印產業鏈已經日漸成型。
神奇的3D打印讓你“腦洞大開”
在2015年,國內3D打印領域引發最大轟動的是一款制作煎餅的機器。幾名清華畢業生推出了一款3D煎餅打印機,只要在電腦中輸入文字或圖片,就可打印出人像、建筑、卡通人物等各種形狀的煎餅。
據說,知名投資人徐小平吃了以后覺得味道不錯,給這個項目投了1000萬元。隨后,這款3D煎餅打印機在京東上眾籌,僅12分鐘就完成50萬元的眾籌目標,35分鐘達到100萬元銷售額,在3D打印行業掀起一場風暴。
當然,3D打印不只會做煎餅,也不僅僅局限于打印一個玩偶模型。在各種各樣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利用3D打印的模塊新材料,3小時建成兩層精裝別墅;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胎兒模型,讓準爸媽們與未出生的寶寶提前見面;科學家用生物3D打印機,打印出了一個人造心臟瓣膜……
是不是覺得離我們很遠?其實,我市企業浙江閃鑄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閃鑄科技”)生產的3D打印機Guider,已經開始被醫療領域采用。去年末,蕭山第一人民醫院利用Guider,打印出仿真創傷的骨骼系統,來幫助醫生設計手術方案。
義烏市筑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則把齒科應用作為突破點。該公司負責人駱處默介紹,筑真科技主要針對3D打印行業的細分領域,主要提供珠寶和齒科方向的產品應用和解決方案。2015年末,該公司針對齒科行業的3D打印設備上市,在短短兩個多月內,銷量達到50臺。“齒科的時間空間很大,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把精力集中在這個領域,繼續完善自己的產品。”駱處默表示,上半年,筑真科技產品的升級版也將推出。
除了在3D打印設備制造領域,金華企業在耗材制造、應用服務方面也有布局。武義斯汀納睿三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于3D打印耗材研發生產的公司。該公司在2013年成立后,持續研究開發的酯類水溶性材料得到了專業用戶的普遍認同,目前已經獲得授權專利3項、公示期發明專利5項。今年1月份,該公司與中國石化集團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專利技術合作協議,成為武義縣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技術輸出項目。“我們為燕山石化提供的產品技術在國際市場上處于領先水平。據我了解,同類型的國外產品也要到今年5月份才能上市。”斯汀納睿負責人張旭東表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金華3D打印行業低調潛行,但已經逐漸形成覆蓋設備制造、耗材研發和應用服務的3D打印產業鏈,在業界逐漸嶄露頭角。
淘寶、亞馬遜銷量雙第一
閃鑄成為3D打印行業領先品牌
2月29日,記者采訪閃鑄科技時,技術人員正在測試一條新的生產線。“這樣一條生產線,每天能生產70臺桌面3D打印機。而我們現在每個月的產能超過6000臺。”閃鑄科技總經理陳錚錚告訴記者。
目前,閃鑄科技不僅是金華3D打印行業的領跑者,而且在全球市場已經擁有一席之地。在2015年的各個暢銷機型排行榜上,都可以發現閃鑄產品的身影。例如,在亞馬遜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銷售榜單中,若不將3D打印筆銷量計算在內,單以桌面式打印機銷售而言,閃鑄科技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由3個年輕人發起,成立不足5年的公司,目前其設備銷量躋身行業前三,品牌已成長為全國行業十大品牌第三位。
2011年,當時在北京從事傳媒工作的陳錚錚,認識了金華老鄉、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碩士裴文劍。出于對3D打印技術的關注,兩人迸發出共同創業的想法。很快,他們又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搭檔,三人決定共同創建一家公司,專業生產3D打印機。2011年6月,閃鑄科技在金華市區一間不足100平方米的工廠小車間里成立。
“隨著3D打印的很多核心專利過期,進入消費級3D打印行業的技術壁壘逐漸消失,相關設備的價格大幅下降,近幾年3D打印市場規模迅速增長。”陳錚錚表示,作為國內首批專業桌面式3D打印設備及耗材研發生產企業,閃鑄科技抓住了這個機遇,初期產品在淘寶上銷量第一。
隨后,閃鑄科技研發生產出7大產品系列、14款產品,目前擁有先進的耗材研發生產線,并成為國內產品系列最全的桌面式3D打印設備供應企業。“現在我們的全球經銷商超過400家,并且在全球搭建了9個電商平臺。”
2015年9月,在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業行業”決賽中,閃鑄科技從數千家參賽企業和團隊中突出重圍,奪得榜眼。這也是浙江省先進制造行業參賽企業獲得的最好成績。
今年1月,由德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主辦的2016iF設計獎最終評選結果出爐,閃鑄科技的發現者Finder獲評“2016iF設計大獎”。該獎是由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每年定期舉辦,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覆蓋消費級和工業級,并且在教育、珠寶、醫療行業推出了完整的3D打印解決方案。未來,除了繼續優化升級消費級3D打印設備外,我們還將在工業級產品的研發上加大投入。”陳錚錚表示。
浙中地區規模最大的3D
打印應用中心落戶義烏
“在3D打印產業鏈中,設備、耗材和應用服務‘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盡管目前行業內外的聚焦點都偏向設備,但我認為,3D打印應用服務的市場容量不可小覷。”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義烏3D打印工程應用中心負責人何洋表示。
據介紹,該中心在去年11月落戶義烏市科技創業園,是義烏科創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合作建立的科研平臺,也是浙中地區最大、最全面的3D打印應用工程中心。“我們針對浙中地區的產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了6臺3D打印設備,覆蓋了目前國內外現階段應用最廣泛的FDM、SLA、DLP等工業級3D打印設備,同時還擁有一批優秀的3D打印技術人員。”據介紹,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經為70多家企業提供了3D打印技術服務。
何洋表示,3D打印技術的應用范圍很廣,目前已應用于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汽車、航空航天、醫療、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等眾多領域。不過,3D打印的關鍵要素有打印設備、三維數據和打印材料。3D打印的環節可分為設計驗證和制造環節。對于不少企業來說,購買一臺3D打印設備并不難,可如何采集準確的三維數據以及尋找合適的3D打印材料,卻非易事。“而我們的優勢就是,擁有一整條3D打印工藝鏈,能夠在各個環節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何洋認為。
為什么選擇3D打印應用服務市場?
“因為3D打印應用服務的市場空間無限大。”何洋告訴記者,3D打印技術的使用能夠為其他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工業設計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以傳統制造強國德國、英國為參照,若我國制造業達到英國水平,2015年工業設計產值空間為1218.06億元;若達到德國水平,2015年工業設計產值空間為3721.9億元。而目前,我國工業設計產值不足百億,而其中3D打印應用的產值僅有一兩億元。
也就是說,即使僅僅滿足目前的工業設計產值,3D打印應用還有百倍的空間。而如果隨著國內制造水平和工業設計產值的提升,未來3D打印應用將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3D云打印生態系統,
打出你所想
金華市易立創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自主研發生產與銷售3D打印設備及耗材,提供3D打印應用解決方案的企業。
據介紹,目前易立創已經研發生產的“易立創-E-cubMaker”3D打印機已經受到市場的認可。該公司和國內多所大學合作,獲得了多項專利,尤其是“雙噴頭”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打印工藝。未來,易立創將致力于教育、醫療、工業制造等專業領域的3D打印應用技術研發。“我們也在考慮食品行業的應用,研發果蔬類3D打印耗材。或許不久后,你就可以用3D打印各種形狀的蛋糕,未來甚至會出現融合3D打印和烘焙于一體的蛋糕機。”
“我們最早是從事傳統打印機銷售,2013年轉型進入3D打印行業。因為,3D打印是一場制造技術的革命,未來它甚至能改變我們商品獲得的方式。”易立創總經理金文韜說。
《3D打印即將給制造業帶來的影響》一文的作者喬·埃里森寫道:“今天,3D打印仍被看作一個技術解決方案,但未來的3D打印將是一個商業解決方案。”從這一點上說,3D打印在2015年只是剛剛開始。對此,金文韜深感認同,他也為記者描述了一個“3D云打印平臺”的藍圖。
“未來,你只要在手機上打開一個APP,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訴設計師,就可以坐等物品寄到手中。這就是3D云打印平臺應用到生活中的創新。”金文韜說,未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將越來越突出,人們可能不再滿足“千篇一律”的商品,而是去追求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產品。那么,怎么樣把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轉化為商品,3D云打印平臺就能實現。
“當你有一個創意需求后,你可以通過3D云打印平臺,實現3D掃描建模或下載現有模型,或者由平臺設計團隊眾包定制。形成一個確定的模型文件后,你也可以在云平臺上尋找打印工廠,挑選合適的報價,然后進行打印制作。這里面,你不需要會使用建模軟件,不需要擁有3D打印設備或3D掃描儀,也不需要購買耗材,只需要一個自己的想法或創意。”金文韜表示,3D云打印平臺的構建并不是一個企業就能完成,未來設計團隊、技術人員、3D打印工廠都可以入住,甚至一些個體,比如你擁有一臺3D打印機,或者你會建模,也可以參與到3D云打印平臺中。
概念很火,路還很長
其實,“3D打印”這一稱呼只是一個比較形象的流行說法,在美國,3D打印有一個更專業化的稱呼“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的學名可以叫做“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
不得不說,現在各界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樂觀。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預測,到2016年,中國3D打印的產值將達10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市場研究公司易觀國際預測,2013年到2018年全球3D打印市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45.7% 。到2018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將達到162億美元,中國將達到20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國家層面對3D打印的熱情在2015年逐漸展開。2015年2月,《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預示著行業發展得到關注。3D打印行業最大的好消息來自于去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為這一行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奠定了基礎。在這部關系到未來10年甚至更久時間內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規劃文件中,開宗明義地表示,全球制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三維(3D)打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在所有行業領域中,3D打印被放在了第一個關注的要點。
受此影響,股市里3D打印概念維持了較高的炒作熱度,去年上半年更借勢瘋牛行情出現迅猛拉升。統計顯示,3D打印板塊在去年前5個月的累計漲幅達150%。不過,盡管概念火熱,但目前3D打印產業在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
實際上,3D打印行業的發展仍較為緩慢。除了在工業應用領域,3D打印獲得相對較快的發展,在更為廣泛和普遍的商業應用和大眾消費領域,3D打印更多的還停留在噱頭的階段。產業的發展需要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出現,才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和資本投入到該領域,就像蘋果之于智能手機、特斯拉之于電動汽車,顯然在這一點上,3D打印迄今為止還缺乏震撼性的產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止了3D打印技術像互聯網技術一樣的快速普及和商業化應用呢?
首先,3D打印當前對制造業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但對于一般市民來說,不具備實用性,所以用戶狹窄。“簡單地說,對大多數人來說,3D打印機不是必需品。就像前面提到的3D煎餅打印機,你會為吃一個煎餅而買一臺3D打印機嗎?”斯汀納睿負責人張旭東表示。
其次,目前3D打印的技術門檻還較高,市民會運用三維建模軟件建模的寥寥無幾,即使有再好的想法、再好的設備也沒用。過高的技術門檻擋住了絕大部分即使對3D打印有興趣的人。
另外,“目前國內絕大多數3D打印技術還僅僅應用于‘模型’階段。”也就是在實現產品的創意和設計階段,替代原有的模具加工或機床切割。但想要把“模型”變成產品,還有太長的路要走。3D打印出的產品,無論是精度韌性、打印效率、材料性能、使用壽命,還不能滿足“折不斷、摔不壞、敲不爛、捏不碎”的要求。
除了市場環境外,不少3D打印企業也在反思,這幾年3D打印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目前,國內3D打印企業規模普遍不大,這種一哄而上‘小而散’的格局,容易導致新興產業一開始便進入低技術含量惡性競爭。全國各地紛紛提出對發展3D打印技術的產業規劃,仿佛一夜間遍地開花。但市場在哪里、用戶在哪里,卻尚不清楚。”
未來,3D打印的主流市場在哪里?3D打印應用的平臺化、智能化、系統化將不可避免,這要求企業在技術和材料上需要更加踏實地做出自己的特色,而不僅是吸引眼球。對于這一點,金華3D打印企業也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去追求一些噱頭,踏踏實實地找準產業對接點,這樣的企業都把錢賺了。”張旭東表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