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正在創造的七個趨勢(2)
趨勢三:虛擬現實有望成為下一代人機接口
很多人將2016年視為虛擬現實產業化元年。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AR)將顛覆傳統模式,通過提供良好的沉浸式體驗而成為新一代人機交互平臺。2016年全球的消費電子展(CES)和MWC(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虛擬現實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根據Digi-Capital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AR與VR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其中AR市場規模為1200億美元,VR市場規模為300億美元。
雖然虛擬現實(VR)技術相關概念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引起業界的關注當屬2014年的一件事:那就是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 VR,一下讓沉默多年的VR成為了全球科技界的焦點。
Google已經將基于Android N系統的DayDream平臺作為VR的技術平臺,開始搭建VR生態。微軟在全息眼鏡HoloLens和深度傳感器Kinect方面投入巨資,與其Windows 10平臺進行結合。
當前,三星、谷歌、索尼、微軟、HTC等傳統行業巨頭們都將虛擬現實作為創新關注點,大量的創新企業在虛擬現實領域也大量涌現并崛起,虛擬現實硬件、軟件和內容領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虛擬現實技術將深刻影響媒體、游戲、娛樂等行業,VR甚至會成為互聯網的另一個關鍵入口。
趨勢四:無人駕駛汽車成為下一步發展方向
據麥肯錫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產生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產值。波士頓咨詢公司研究顯示,首批無人駕駛汽車將于2025年正式上路,到2035年無人駕駛汽車的全球年銷量預計可達1200萬輛。
可以想象,不久的將來,伴隨著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和產品的成熟,司機可能真的會失業。所謂無人駕駛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目前看,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主導者主要為汽車廠商與互聯網巨頭們,互聯網巨頭雖然在汽車以及相關零部件制造等領域缺乏經驗,但它們在云計算、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圖等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2015年6月26日,Google無人駕駛車正式開上美國加州的公路進行測試。Apple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Project Titan正在進行之中,預計2021年上市。2016年1月15日,美國聯邦政府宣布,計劃在未來10年撥款40億美元,加速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希望減少交通事故死亡率和交通擁堵狀況。
趨勢五:無人機應用落地指日可待
在不久的將來,讓無人機與客機共享天空——這是美國白宮正在籌劃實施的一項計劃。美國政府宣布,它將實施數項旨在擴大無人機應用的計劃。白宮提出設想將無人機應用于安全檢查、救災、農業監測、空中交通管制、空中包裹遞送等用途。國際無人機系統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該行業預計將產生82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并且將創造多達10萬個工作崗位。
Google X部門旗下的Project Wing計劃于兩年前秘密啟動,目標是解決在商業性航班空域開展大規模無人機送貨服務的問題。亞馬遜的無人機項目為Prime Air,已經開始在英國進行測試,通過無人機送貨可以讓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下降80%。
Facebook剛剛完成Aquila無人機的第一次全面試飛,Facebook希望向全球沒法接觸網絡的16億人提供網絡,他們計劃利用這個太陽能驅動的無人機以激光傳輸數據,覆蓋60英里寬之內的地面區域,并且它能在空中停留長達90天。
趨勢六:機器人融入行業應用
機器人的底層技術要依賴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成熟,根據Gartner公司預測,到2018年,20%的商業內容由機器自動產生,媒體工作者們要小心自己的工作被搶;到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300萬工人處于“機器人老板”的領導下。
從工廠樓房到家庭居所,機器人未來會成為工人、伙伴、醫療助理、廚師、保安人員等等,應用需求一直在增加。不少初創公司聚焦在工業級機器人、消費級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安全機器人、通用機器人等細分領域。
比如亞馬遜目前已在13個配送中心部署了3萬倉儲機器人,亞馬遜的機器人把裝滿各種商品的貨架運送到采摘中心,然后再由員工完成商品的分揀工作,確保把商品遞送給正確的用戶。
趨勢七:下一代操作系統連接PC、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
目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就是缺乏統一的底層平臺軟件,智能設備無法實現互通。Google目前正在致力于開發一款新的開源操作系統——Fuchsia,使用不同的內核全新編寫,支持PC、手機以及其他智能設備。Fuchsia的目的就是打通PC和手機,可能會是谷歌未來IoT的融合操作系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