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直接寫入,研究員成功按需3D打印納米純金屬結構
據悉,格拉茨電子顯微鏡中心、格拉茨大學的物理研究所、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納米相材料科學中心、田納西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格拉茨技術大學進行了一次聯合研究。
現在,使用一種新的直接寫入技術,科學家們可以按需3D打印納米級的純金屬結構。研究團隊來發了一種不那么耗錢和耗時的方法,可以在任何形狀或材料上3D打印,而無需使用掩模。這些納米級的微小結構可以幫助改進傳感器、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和光源。它們也可以改善等離子體激元的傳輸。
團隊將含有碳和金屬(以一個圖案化序列排列)、表面結合在一起的分子轉化為氣相,然后用一個聚焦電子束將其精確沉積到預定的位置,得到一個黃金和碳的3D形狀。之后,研究人員將3D形狀放入生長反應器,并利用水蒸汽除去碳,最終得到一個單獨的純金結構。他們測試了純金結構的等離子體激元行為。
該團隊已經將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志上,題為“直接寫入3D納米打印等離子體激元結構”。這種新型直接寫入3D納米打印方法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定制納米結構的按需生產,最終將能在任何表面形狀和材料(甚至有等離子體激元行為的材料)上無掩模制造一維、二維和三維對象。相比傳統技術,等離子體激元振蕩實際上能編碼更多數據,這將有助于改進傳感器設備、新型光源和極其密集的信息存儲技術。
(編譯自3ders.org)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