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動力電池有望站上風口
時間:2022-08-05 19:18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admin 閱讀:次
近期A股3D打印板塊的“走紅”,讓投資者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高科技板塊迸發出濃厚興趣。
“3D打印在哪些行業還有爆發潛力?”成為投資者普遍想了解的話題。對此,有市場人士告訴記者,3D打印與當下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或將擦出“火花”。
3D打印與動力電池
能“玩”到一起?
事實上,全球范圍內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嘗試通過3D打印技術生產制造動力電池,包括瑞士黑石能源、美國固態電池技術開發商Sakuu Corporation、英國3D打印機制造商photocentric、長春交大高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交大高能”)在內的多家企業已有所收獲,并希望能將相關產品設備推向市場。
3D打印動力電池正處加速發展期
動力電池體積大、質量重、續航表現、價格高企等實際存在的問題讓更為高效、精確的3D打印技術“有機可乘”。
那么3D打印動力電池有何優勢?
現在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原材料易獲得、制造工藝環保且經濟、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顯著提高。據相關媒體報道,全球范圍內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嘗試通過3D打印技術生產制造動力電池。
首先來看瑞士黑石能源。為了進軍電動汽車市場,瑞士黑石能源于2019年成立了德國研發子公司黑石科技,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的最有前途的技術就是其專有的3D打印技術,該技術可用于生產液體電解質電池和鋰離子固態電池,具備將電池能量密度加倍并將鋰離子電池制造成本降低一半的潛力。
據了解,黑石能源已在2020年11月開設第一家位于德國的3D打印電池生產工廠,并且將結合德國的汽車制造業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研發,其奮斗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將一種新的3D打印鈉離子電池推向市場。
美國固態電池技術開發商Sakuu Corporation 則預計其研發的高性能3D打印電池將于2023年出貨。回顧來看,Sakuu Corporation今年3月宣布其在鋰電池開發方面達到了新里程碑,已實現800Wh/L的基準能量密度,遠高于目前市場常見鋰電池500-700Wh/L的能量密度。“這為實現2023年超過1200Wh/L的全3D打印固態電池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Sakuu Corporation如是稱。
有消息稱,Sakuu Corporation采用3D打印方式生產的電池,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體積減半,重量也減少到了三分之一,而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現有鋰離子電池的兩倍。
同時,3D打印動力電池也獲得資本的青睞。據報道,美國3D打印材料開發商6K于今年5月在D輪融資中成功融資1.02億美元,以擴大3D打印金屬粉末和鋰電池陰極材料的生產能力,從而應對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
國內公司也在積極研究布局3D打印動力電池產業,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交大高能。資料顯示,交大高能由西安交大長春3D打印創新中心孵化而來。公司稱,其擁有電極創新設計算法和電極材料微納3D打印等核心技術,能夠提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提高50%以上的能量密度、降低40%以上的生產成本。
不過與國外廠商不同,交大高能并不直接制造電池,而是幫助電池企業制造出更好的電池,其主要產品為3D打印設備,以及為電池廠提供“數字化智造系統”。
在打印設備方面,交大高能在2021年12月獲得“一種用于復合材料的鋰離子電池正極3D打印設備”的專利授權。同時,該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3D打印電池技術和基于3D打印技術的數字智造解決方案,以通過3D打印來革新電池正負極制造環節。
這些A股公司或有實力深入探索
“相比于國外3D打印電池企業正在謀求工業化進程中的突破,我國3D打印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尚處于前期孵化階段。”有熟悉3D打印行業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除了交大高能等公司外,目前國內涉及相關領域的企業較少。
就3D打印動力電池業務的發展,國內3D打印龍頭、科創板公司鉑力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原理上來看,3D打印動力電池對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工程上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現在還沒有做這方面的具體工作,還需要深入研究了解下。”該人士稱。
實際上作為國內生產規模領先的金屬增材制造商,鉑力特產品布局全面,涵蓋了3D打印設備、3D打印定制化產品、3D打印原材料等,已構建起完整的金屬3D打印產業生態鏈,并為航天航空、醫療齒科、工業模具、汽車制造、能源動力等行業客戶提供了相應產品和服務。
銀邦股份在3D打印領域亦有布局。公司在近期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參股的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業務是金屬3D打印(增材制造),通過3D打印生產的零部件可應用于飛機、火箭、航空發動機等航空航天領域,飛而康是C919金屬3D打印零部件合格供應商。公司目前持有飛而康約19%的股份。
銳科激光在3D打印領域也布局良久,公司在今年4月推出的新型3D打印激光器產品RFL-C500AM ABP,可應用于醫療、航空航天、傳統制造業、汽車、牙科等領域。
此外,秦川機床、華工科技、銀禧科技、機器人、光韻達等A股公司在3D打印領域也有相關布局。
對于3D打印動力電池的產業前景,有市場相關人士告訴記者,3D打印電池產業有望成為動力電池行業下一個風口。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雖然3D打印電池技術對于國內相關企業具有一定挑戰,但隨著動力電池需求不斷增長及3D打印行業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國內廠商有大把機會進行深入探索。
“3D打印在哪些行業還有爆發潛力?”成為投資者普遍想了解的話題。對此,有市場人士告訴記者,3D打印與當下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或將擦出“火花”。
3D打印與動力電池
能“玩”到一起?
事實上,全球范圍內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嘗試通過3D打印技術生產制造動力電池,包括瑞士黑石能源、美國固態電池技術開發商Sakuu Corporation、英國3D打印機制造商photocentric、長春交大高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交大高能”)在內的多家企業已有所收獲,并希望能將相關產品設備推向市場。

3D打印動力電池正處加速發展期
動力電池體積大、質量重、續航表現、價格高企等實際存在的問題讓更為高效、精確的3D打印技術“有機可乘”。
那么3D打印動力電池有何優勢?
現在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原材料易獲得、制造工藝環保且經濟、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顯著提高。據相關媒體報道,全球范圍內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嘗試通過3D打印技術生產制造動力電池。
首先來看瑞士黑石能源。為了進軍電動汽車市場,瑞士黑石能源于2019年成立了德國研發子公司黑石科技,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的最有前途的技術就是其專有的3D打印技術,該技術可用于生產液體電解質電池和鋰離子固態電池,具備將電池能量密度加倍并將鋰離子電池制造成本降低一半的潛力。
據了解,黑石能源已在2020年11月開設第一家位于德國的3D打印電池生產工廠,并且將結合德國的汽車制造業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研發,其奮斗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將一種新的3D打印鈉離子電池推向市場。
美國固態電池技術開發商Sakuu Corporation 則預計其研發的高性能3D打印電池將于2023年出貨。回顧來看,Sakuu Corporation今年3月宣布其在鋰電池開發方面達到了新里程碑,已實現800Wh/L的基準能量密度,遠高于目前市場常見鋰電池500-700Wh/L的能量密度。“這為實現2023年超過1200Wh/L的全3D打印固態電池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Sakuu Corporation如是稱。
有消息稱,Sakuu Corporation采用3D打印方式生產的電池,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體積減半,重量也減少到了三分之一,而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現有鋰離子電池的兩倍。
同時,3D打印動力電池也獲得資本的青睞。據報道,美國3D打印材料開發商6K于今年5月在D輪融資中成功融資1.02億美元,以擴大3D打印金屬粉末和鋰電池陰極材料的生產能力,從而應對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
國內公司也在積極研究布局3D打印動力電池產業,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交大高能。資料顯示,交大高能由西安交大長春3D打印創新中心孵化而來。公司稱,其擁有電極創新設計算法和電極材料微納3D打印等核心技術,能夠提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提高50%以上的能量密度、降低40%以上的生產成本。
不過與國外廠商不同,交大高能并不直接制造電池,而是幫助電池企業制造出更好的電池,其主要產品為3D打印設備,以及為電池廠提供“數字化智造系統”。

在打印設備方面,交大高能在2021年12月獲得“一種用于復合材料的鋰離子電池正極3D打印設備”的專利授權。同時,該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3D打印電池技術和基于3D打印技術的數字智造解決方案,以通過3D打印來革新電池正負極制造環節。
這些A股公司或有實力深入探索
“相比于國外3D打印電池企業正在謀求工業化進程中的突破,我國3D打印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尚處于前期孵化階段。”有熟悉3D打印行業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除了交大高能等公司外,目前國內涉及相關領域的企業較少。
就3D打印動力電池業務的發展,國內3D打印龍頭、科創板公司鉑力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原理上來看,3D打印動力電池對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工程上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現在還沒有做這方面的具體工作,還需要深入研究了解下。”該人士稱。

實際上作為國內生產規模領先的金屬增材制造商,鉑力特產品布局全面,涵蓋了3D打印設備、3D打印定制化產品、3D打印原材料等,已構建起完整的金屬3D打印產業生態鏈,并為航天航空、醫療齒科、工業模具、汽車制造、能源動力等行業客戶提供了相應產品和服務。
銀邦股份在3D打印領域亦有布局。公司在近期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參股的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業務是金屬3D打印(增材制造),通過3D打印生產的零部件可應用于飛機、火箭、航空發動機等航空航天領域,飛而康是C919金屬3D打印零部件合格供應商。公司目前持有飛而康約19%的股份。

銳科激光在3D打印領域也布局良久,公司在今年4月推出的新型3D打印激光器產品RFL-C500AM ABP,可應用于醫療、航空航天、傳統制造業、汽車、牙科等領域。
此外,秦川機床、華工科技、銀禧科技、機器人、光韻達等A股公司在3D打印領域也有相關布局。
對于3D打印動力電池的產業前景,有市場相關人士告訴記者,3D打印電池產業有望成為動力電池行業下一個風口。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雖然3D打印電池技術對于國內相關企業具有一定挑戰,但隨著動力電池需求不斷增長及3D打印行業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國內廠商有大把機會進行深入探索。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