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3D打印建筑落戶南京
時間:2023-03-24 15:49 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admin 閱讀:次
智能建造日新月異的今天,3D打印的雕塑、家具、醫療器材……對我們來說早已不陌生,但你見過整體3D打印的建筑嗎?近日,國內首個整體3D打印的建筑落戶南京。
神器助力,3D打印更上一層樓
在六合區雄州街道靈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座紅藍相間的兩層小樓格外顯眼。雖然“體格”不大,但墻上布滿的層層紋路表明,這幢建筑可不簡單:它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的示范工程,也是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整體3D打印二層建筑。
“這就是我們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建筑。”據施工方南京嘉翼精密機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3D打印技術在施工領域早有應用,但以前都是建筑構件,最大也不過一層樓。這次采用了原位3D打印技術,將機器直接搬到現場,一體化打印成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3D打印兩層建筑。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樓進入內部裝飾階段,二樓還帶有一個露天平臺。據介紹,這座近6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僅用50個小時便打印完成。創新突破的關鍵,在于這臺高度超6米、活動范圍達24米的巨型3D打印機。它可以實現超大型建筑物的智能化現場原位3D打印建造,無需二次拼裝,可以大幅減少人力和時間成本。
從外觀上看,打印機由龍門框架、運行軌道和打印噴頭等組成,活動范圍達到24米,可以實現超大型建筑物的智能化現場原位3D打印建造。打印過程中,通過程序設計,引導打印機一圈圈堆疊打印,就像裱花師在蛋糕上一層層涂奶油。這樣,整個建筑的墻面就有了條紋感。“這幢建筑雖然很小,卻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的示范工程之一。”負責人表示,現場從打印到最后成型,打印部分僅耗時50小時。與傳統建造相比,人力和時間成本都大大縮減,造價上差距也不大。整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今年投用,這座3D打印建筑將成為院史展覽館。
探尋建筑,3D打印就在你身邊
從綠地圍欄到街邊長凳,從公交站臺到門衛崗亭……用途廣泛的3D打印技術正加速來到我們身邊。其實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中,就“藏”著不少3D打印建筑。與江北新區市民中心兩座主樓相比,廣場上的迷你圓形建筑并不起眼。它是全國首例3D打印的全裝配式建筑。所有建筑構件由3D打印機制成,運送至現場后再整體拼裝起來。建筑外形簡潔、大方,高達10層的流線曲面造型,彰顯了3D打印建筑的獨特美感。
相較于傳統的公共廁所,南京火車站南廣場上的公廁更具現代感。建筑主體采用多種3D打印構件,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工藝質量。外墻采用新型3D打印材料,打造錯落有致的外立面形象,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窗口地區的“顏值”。在江北新區研創園內,一座酷似“錄音機”造型的車站透著滿滿的科技感。據介紹,這座“云馳街接駁站”是南京首座裝配式3D打印公交站臺,車站從生產到安裝結束僅耗時4天,比一般公交站亭施工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
智能建造,3D打印未來更精彩
相較于傳統建造方式,3D打印省去了立模、配筋、現澆、拆除模板等工序,避免了現場施工帶來的揚塵和噪音問題,節約了人工和時間成本。在綠色施工和人工“走俏”的當下,3D打印建筑無疑是推進智能建造的一條重要實施途徑。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南京正在通過完善標準體系、出臺獎勵政策、落實資金支持等舉措,積極推廣包括3D打印建筑在內的各類智能建造技術,一批有行業影響力、有技術含金量的龍頭企業正加速成長。
計算機設計三維立體建筑圖紙,通過BIM管理系統網絡,發送到施工現場或工廠的數字化大型建筑3D打印機,第一時間打印出成品建筑……展望未來,3D打印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的智能建造方式,將給建筑施工帶來無限可能。打印噴頭為“筆”,固廢原料為“墨”,施工現場為“紙”,逐步推廣的3D打印建筑技術正在描繪南京智能建造新畫卷。

神器助力,3D打印更上一層樓
在六合區雄州街道靈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座紅藍相間的兩層小樓格外顯眼。雖然“體格”不大,但墻上布滿的層層紋路表明,這幢建筑可不簡單:它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的示范工程,也是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整體3D打印二層建筑。
“這就是我們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建筑。”據施工方南京嘉翼精密機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3D打印技術在施工領域早有應用,但以前都是建筑構件,最大也不過一層樓。這次采用了原位3D打印技術,將機器直接搬到現場,一體化打印成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3D打印兩層建筑。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樓進入內部裝飾階段,二樓還帶有一個露天平臺。據介紹,這座近6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僅用50個小時便打印完成。創新突破的關鍵,在于這臺高度超6米、活動范圍達24米的巨型3D打印機。它可以實現超大型建筑物的智能化現場原位3D打印建造,無需二次拼裝,可以大幅減少人力和時間成本。
從外觀上看,打印機由龍門框架、運行軌道和打印噴頭等組成,活動范圍達到24米,可以實現超大型建筑物的智能化現場原位3D打印建造。打印過程中,通過程序設計,引導打印機一圈圈堆疊打印,就像裱花師在蛋糕上一層層涂奶油。這樣,整個建筑的墻面就有了條紋感。“這幢建筑雖然很小,卻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的示范工程之一。”負責人表示,現場從打印到最后成型,打印部分僅耗時50小時。與傳統建造相比,人力和時間成本都大大縮減,造價上差距也不大。整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今年投用,這座3D打印建筑將成為院史展覽館。

探尋建筑,3D打印就在你身邊
從綠地圍欄到街邊長凳,從公交站臺到門衛崗亭……用途廣泛的3D打印技術正加速來到我們身邊。其實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中,就“藏”著不少3D打印建筑。與江北新區市民中心兩座主樓相比,廣場上的迷你圓形建筑并不起眼。它是全國首例3D打印的全裝配式建筑。所有建筑構件由3D打印機制成,運送至現場后再整體拼裝起來。建筑外形簡潔、大方,高達10層的流線曲面造型,彰顯了3D打印建筑的獨特美感。
相較于傳統的公共廁所,南京火車站南廣場上的公廁更具現代感。建筑主體采用多種3D打印構件,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工藝質量。外墻采用新型3D打印材料,打造錯落有致的外立面形象,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窗口地區的“顏值”。在江北新區研創園內,一座酷似“錄音機”造型的車站透著滿滿的科技感。據介紹,這座“云馳街接駁站”是南京首座裝配式3D打印公交站臺,車站從生產到安裝結束僅耗時4天,比一般公交站亭施工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
智能建造,3D打印未來更精彩
相較于傳統建造方式,3D打印省去了立模、配筋、現澆、拆除模板等工序,避免了現場施工帶來的揚塵和噪音問題,節約了人工和時間成本。在綠色施工和人工“走俏”的當下,3D打印建筑無疑是推進智能建造的一條重要實施途徑。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南京正在通過完善標準體系、出臺獎勵政策、落實資金支持等舉措,積極推廣包括3D打印建筑在內的各類智能建造技術,一批有行業影響力、有技術含金量的龍頭企業正加速成長。
計算機設計三維立體建筑圖紙,通過BIM管理系統網絡,發送到施工現場或工廠的數字化大型建筑3D打印機,第一時間打印出成品建筑……展望未來,3D打印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的智能建造方式,將給建筑施工帶來無限可能。打印噴頭為“筆”,固廢原料為“墨”,施工現場為“紙”,逐步推廣的3D打印建筑技術正在描繪南京智能建造新畫卷。
江南時報記者 殷文靜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