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iMaker瞄準國防市場,計劃2026年可部署3D打印機收入占比將達30%
2025年6月17日,荷蘭3D打印機制造商UltiMaker正在改變商業策略,未來運營重點將放在國防行業上。該公司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及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Andy Middleton指出,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和軍事基礎設施的老化加速了北約成員國對增材制造技術的興趣。

Middleton說強調:“國防領域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最初由創客、極客和書呆子創立的 UltiMaker,已經發展成為一條通往專業增材制造領域的經濟實惠的途徑。” 這家公司最新的3D打印平臺售價約為5000歐元,旨在支持大規模采購,同時不犧牲關鍵功能。UltiMaker向國防和工業市場的戰略轉移,也反映了它對拓竹等公司日益增長的低成本桌面系統市場所做出的回應。盡管拓竹以及競爭對手憑借廣受好評的高速、便捷的3D打印機在業余愛好者和專業消費者中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Middleton表示,UltiMaker的定位是數據完整性、生命周期保障和互操作性,而不是價格競爭。

中國科技壓力為西方3D打印機制造商打開戰略窗口
這種戰略差異化緊密地與更廣泛的背景相連,即中國本土硬件供應商正面臨地緣政治和制裁方面的雙重壓力。在美國,隨著紐約州共和黨眾議員Elise Stefanik提出《反中共無人機法案》,公眾對中國制造的無人機的擔憂在2024年達到了新的高潮。該法案旨在將大疆、Autel等中國制造商的產品列入聯邦通信委員會的限制名單,禁止這些無人機在美國的通信基礎設施上運行。此前,大疆已經遭受了多年的制裁,包括被列入美國政府的多個黑名單,并被正式認定為中國軍工企業(CMC)。目前,大疆正在對美國國防部提起訴訟,聲稱自己被剝奪了對這一標簽提出異議的機會。在提交的文件中,大疆認為CMC的指定是基于“過時的所謂事實”以及對中國公司結構的誤解。截至2025年6月,禁令尚未生效。根據美國海關和CBP的記錄,大疆的產品仍然可以獲取,并且尚未被列入FCC的限制名單。
強制性的安全審查尚未完成,也沒有任何機構正式宣布大疆或Autel構成威脅。如果到2025年底仍未作出決定,大疆的新無人機型號將自動被禁止。因此,這些限制可能導致西方客戶尋求替代的供應商,從而為西方3D打印機制造商提供了一個戰略機會窗口。

2026年國防將成為主導市場
3D打印在無人機部件制造方面的應用正在迅速增長,尤其是在輕型外殼和螺旋槳方面。無人機市場在國防領域巨大且增長迅速,3D打印技術使得無人機能夠在沖突地區現場制造。UltiMaker正在利用這一契機,加強它作為符合北約標準的安全增材制造供應商的地位。公司的“secure line”系統采用加固架構、經過驗證的開放材料,并致力于滿足西方安全協議。這次戰略轉變是在UltiMaker與MakerBot合并之后進行的,后者整合了它的產品線,更加專注于專業和企業用戶。

UltiMaker已為軍事行動貢獻了數百臺機器,其中包括德國聯邦國防軍的300多臺部隊、瑞典陸軍的大量部署,以及葡萄牙和荷蘭海軍的數十臺。雖然沒有透露烏克蘭的具體數字,但Middleton表示“許多”部隊正在戰場上活躍。公司預計,到2026年底,國防支出將占到總收入的大約30%,這部分得益于地面部隊、后勤樞紐和機動部隊對FDM打印機的大量部署。這一前景的支撐因素不僅在于采購備件,還包括采購無人機和傳統車輛的輕質現場制造部件。Middleton說:“我們在國防、教育和制造業都有涉足。到2026年,國防將在所有領域中占據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