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在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分享科技出海經驗
2019年10月17日下午,由億歐科技公司主辦的「鏈接·賦能科技出海峰會」在深圳寶安區前海華僑城JW萬豪酒店拉開序幕。「鏈接·賦能科技出海峰會」是2019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由億歐公司、EqualOcean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四方網盈、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聯盟聯合主辦。據了解,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想三維”)以迅速發展及擁有大量海外用戶群體成為大灣區極具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公司聯合創始人劉輝林受邀參與本次峰會。

- 創想三維在創業第二年便自主研發出CR-7產品,并在上市當月在淘寶獲得銷量冠軍。
- 創想三維出生即風華正茂,2016年CR-10 3D打印機熱賣,全球爆款,國內國外兩線高速增長,線上線下全面布局。
- 2017年,海外用戶自發在YouTube上傳及分享使用視頻超過10萬條,深受海內外用戶喜愛。
- 2018年深圳總部迅速擴張,在上海、武漢、東莞等城市建立分支機構,CR-10 、Ender-3系列長期穩居全球。
- 2019年國外組建海外服務中心,創建歐洲分公司、國內組建武漢軟件公司打造云服務中心、研發端加大研發投入,以用戶為中心,每年推出有市場競爭力的核心產品,短短五年迅速發展成為全球3D打印機第一梯隊企業。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出海“科技化“也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趨勢。本次「鏈接·賦能科技出海峰會」邀請到粵港澳灣區研究院院長及10余位產業專家和投資人圍繞科技出海、投資出海等主題進行分享,為企業出海提供文化、政策、模式上的指導和啟發。

峰會開場,億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代表主辦方致辭。他強調,對中國企業而言,海外市場大有可為。而“海外本地化”戰略是企業“出海”的關鍵,企業只有融入了當地,才能更好地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珠江學者、粵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分享了大灣區科技出海的模式與路徑。申明浩教授在演講中總結了“走出去”產業的四大類型,分別是:產能富裕型、優勢發揮型、國內短缺型和要素尋求型。他還提到:“并船出海、產業全網運營、灣區品牌全球布局,是灣區國際化必須重視的趨勢。”

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海爾轉型:人人都是CEO》和《第四次管理革命》作者曹仰鋒發表了主題為“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的演講。他提到,海爾的國際化從1988年就開始,“三位一體”的國際化布局,是海爾全球化的重要戰略,即:本地化生產、本地化研發、本地化銷售,這樣的好處是能夠更好地避免國際貿易摩擦對企業生產的影響,因為企業已經走進了當地市場。
另外,曹仰鋒還總結了海爾國際化的“三步走”經驗。第一步是“走出去”,即國際貿易;第二步是“走進去”,即做大量本土化的工作;第三步是“走上去”,即成為當地一線的高端主流品牌。

▲圓桌論壇“掘金海外,探尋下一個投資高地”
在由印興資本合伙人林美含主持的圓桌討論環節,堅果資本合伙人孫鴻達、鼎暉百孚合伙人張樂、ATM CAPITAL創始合伙人梁民俊、環球易購投資總監周胤軒,圍繞“掘金海外,探尋下一個投資高地“的話題展開激烈討論。
孫鴻達在分享自己的投資邏輯時指出,堅果資本篩選出海項目的標準是方向和看人。看人核心看的是在地市場經驗,合伙人中有沒有當地人,團隊夠不夠國際化,這也是出海項目的與眾不同之處。
張樂認為,中印過去二三十年的路徑很相像,印度對中國的市場接受度很高,印度未來的發展路徑也定會更像中國。
梁民俊表示,他非常看好東南亞的市場,中國改革開放40年,現在是中國供應鏈、技術、人才、資本開始溢出,最容易受到中國輻射的毫無疑問是東南亞國家,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有大量的華人,所以他認為東南亞是中國企業國際化最容易落腳的地方。
周胤軒表示,中國電商應該基于完善的基礎設施,把中國的國際供應鏈整合能力和線上活動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出來。
峰會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由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浩方集團副總裁雷平,非程創新兼職合伙人段俠,以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為主題展開激烈討論。
雷平認為,只有在品牌打造、本地化、當地用戶快速鏈接,粉絲建立、互聯網手段引入和線上線下渠道結合等方面,快速形成推進通路,中國才能涌現出更多強勢品牌。
段俠認為,未來的趨勢是消費者的需求在哪兒,工廠就應該跟到哪兒,這種類型的行業,就是不得不走出去的行業。

▲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面對媒體記者采訪
創想三維一直都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堅定不移的執行3D打印機”品牌+研發”雙向道路推進的戰略舉措,為“科技出海,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驅動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