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藥監FDA批準三迭紀的3D打印口服抗凝劑T20G進行新藥臨床試驗
2025年3月26日,中國3D打印制藥公司三迭紀(Triastek)宣布,該公司專有的3D打印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劑(NOAC) T20G已分別于2025年2月27日和2024年1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新藥臨床試驗(IND)批準。

三迭紀的技術副總裁鄧飛黃博士表示:“T20G在中國和美國獲得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批準標志著我們在胃滯留藥物輸送領域取得了一個重要里程碑。這兩項監管批準將加速T20G的發展進程,并使我們能夠為全球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藥物解決方案。”

心房顫動和3D打印藥物輸送的進展
心房顫動是全球最普遍的心律失常類型,影響大約1%至2%的人口,估計全球范圍內的病例數在3000萬到1億之間。抗凝治療在預防房顫患者中風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而新型口服抗凝劑(NOAC)對比傳統治療方法擁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為首選治療方案。因此,諸如美國心臟協會(AHA)、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亞太心律學會(APHRS)的主要醫療組織均推薦NOAC作為房顫患者中風預防的一線治療。
T20G是通過美國FDA的505(b)(2)新藥申請(NDA)途徑開發的,利用先進的藥物輸送系統。三迭紀擁有T20G的知識產權以及全球獨家的商業化權利。
T20G采用了三迭紀的熔融擠出沉積微注射成型(MED&MIM)工藝,結合3D胃滯留微結構(3DμS®-GR)平臺,實現了每日一次的口服給藥方式。這一設計與市場上現有的每日兩次給藥方案不同,目的是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便捷性。在胃滯留階段,T20G能夠促進活性成分的持續釋放,旨在優化上消化道的吸收,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MED 3D打印技術
自2015年以來,三迭紀一直專注于開發3D打印固體劑型,在10個國家/地區提交了213項專利申請,其中68項獲得授權。它的MED 3D打印技術與3D微結構設計相結合,可精確控制藥物釋放特性,包括延遲層材料、厚度和成分。與傳統的片劑配方方法相比,該方法可以實現多種藥物釋放曲線(即時、持續或脈沖),具有靈活性。
除了T20G,三迭紀(Triastek)還在3D打印藥物輸送領域不斷取得進展。目前,Triastek已有五款3D打印產品(T19、T20、T21、T22和D23)獲得了IND批準。去年,三迭紀與Eli Lilly合作,推進了用于胃腸道的3D打印口服藥物的開發。此次合作利用三迭紀的熔融擠出沉積技術創建了能夠根據需要在消化系統的特定部位釋放藥物的制劑。通過精確控制藥物釋放的速率和時間,可以優化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減少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依從性。
總的來說,通過定制藥物釋放曲線,可以確保藥物在正確的時間和位置達到所需的濃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這種個性化和精確的藥物輸送方法是3D打印技術在制藥領域的一個重要應用,可以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