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蛟龍號帶你探尋海洋的秘密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制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2012年7月,“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這意味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蛟龍號是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為推動中國深海運載技術發展、中國大洋國際海底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裝備,而蛟龍號的模型也炙手可熱。今天中國3D打印網帶大家看看如何制作一個逼真的蛟龍號模型。
據中國3D打印網了解,這個模型是由客戶提供三維圖紙以及效果圖,創新中心進行制作的。圖紙非常復雜,需要將部件全部拆分然后一個個處理修復之后才能進行打印,單是修圖就花了工程師15個小時的時間。
模型所有的部件都是3D打印而成,3D打印過程本身并不麻煩,復雜的是后期處理。蛟龍號模型看上去外表光鮮亮麗,為了這樣的外表,工程師可沒少下工夫,用光敏樹脂材料打印出來的模型需要拋光,這樣上色之后才會漂亮,打磨出成品這樣光滑的效果耗費了一天的時間。
“以前我們并不是自己上色的,這次想要嘗試一下。”工程師對3D打印網說道。這艘蛟龍號是純手工上色,從均勻的質地和亮麗的色澤就可以看出工程師的傾注的努力,這毫無疑問是一件用心之作。
據了解,這個模型是海洋館用來展覽的模型,作科普之用,創新中心用最精湛的技術將蛟龍號模型完全重現,為人們完美呈現了出最佳的視覺效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