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4D打印?--4D打印技術詳解(3)
第三,4D打印的物體其形狀不能實現可逆的變化。目前的4D打印制作出的物體,基本是先從打印最初比較簡單的造型,在外界激勵下變為復雜的造型,如線狀或片狀(平面狀)造型變到某些幾何造型,而不能使物體再在外界激勵下變回到打印最初的形狀(如線狀或片狀),這就限制了4D 打印在特定情況的應用,比如在運輸、保管等場合,有時還需要讓打印物體回到激勵前的那種簡單形狀。
最后,4D打印缺少專用的、實用的打印機,特別是商用化的打印機。這幾年,由于4D打印在初創時代,4D打印物體過程中使用的基本是3D打印機,這不能較好地體現出4D打印的理念,滿足4D打印自我制造的需要,而且打印機在規模、精度、可靠性和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都不
夠,難以在較為大型的制造業和工程上推廣應用,比如在汽車、飛機、艦船制造等領域以及建筑、偽裝防護工程等方面,4D打印尚難完成相關零件或部件的制作。
三、4D 打印的未來發展
4D打印誕生至今,不過短短的三年光景,其研究和發展只能說是剛剛開始,應用也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前進的道路上還需要克服很多障礙。不過,由于它將對傳統物體的結構設計與制造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未來應該進行大力研究和開發,尤其是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一是打印材料,要開發適合4D 打印的新型材料特別是智能復合材料。比如,具有傳感、反饋、信息識別與積累等特性,具備自我診斷、自我修復和超強適應能力,并能進行判斷和適當處理的功能材料;能感受聲、光、熱、力等外部刺激并產生快速響應(甚至是對時間響應)的智能材料;具有形狀記憶效應,能自如地伸縮變形的記憶復合材料;可在電場作用下發生形變,且隨之輸出電壓和電流信號,具有良好驅動性能和傳感性能的電活性聚合物材料;能感應壓力或結構變化,判斷并進行錯誤校正以達到自我修復作用的自愈合或柔性復合材料。
二是設計軟件,要為4D打印研發具有良好適應性的計算機編程設計軟件。比如,適應物體復雜造型設計或復雜功能要求的軟件;能更好地
將材料變形等要素,按照物體形狀和用途等要求內置到材料中,并嵌入邏輯功能的軟件;可用于設計物體多尺度、多元素、動態化需要的軟件;能對材料三維像素進行編程并與其通信的軟件;能響應物體處于不同狀態或環境的軟件;能按照物體的造型要求,對不同材料進行排列和組合的軟件;能將多種設計內置到材料,并實現物體多次自我制造或物體的可逆變形(變回最初形狀)的軟件。
三是打印機,制造專為4D 打印所用的打印機。比如,能更好“領會”和實現4D打印意圖,更好適應打印環境和要求的打印機;靈活性、可靠性、精確性都很高,操控方便的打印機;具備一定規模,能滿足大型制造的商業型打印機;能深入到納米尺度,為醫學等特殊行業所用的打印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