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3D打印體驗館可行性簡析
有很多網友來信反饋,說自己喜歡3D打印這一項新技術,想問一問自己開個3D打印店什么的,能賺到錢嗎?很多朋友甚至舉例說就像當年PC機剛流行一樣,當年做PC的都賺了大錢了。從3D打印概念的興起至今,3D打印技術日益成熟,然而,國內的3D打印市場卻不容樂觀。
(配圖和本文無關)
一年前,全國首家3D打印體驗店落戶北京,定價在800-3000元之間,規格于10厘米至30厘米不等。筆者很是疑惑,是什么造成3D打印如此高昂的價格,又有多少消費者能承受得了?而時至今日,全國3D打印體驗店卻未如雨后春筍般增長,武漢、廣州、深圳……寥寥無幾的幾家3D打印店又是否贏得市場?
成本瓶頸
1、國外技術較為成熟,但成本頗高
我們熟知的3D打印人像基本都是彩色成品,質感細膩,如同克隆一般。打印這些成品的設備正是從國外引進的,這些打印機可以輸出光敏樹脂、石膏粉末、金屬粉末、尼龍、橡膠等材質的成品,精度最精可達0.01毫米。然而有一點不得不說明的是,需要輸出不同材質的成品則需使用不同的設備。另外,據筆者了解,從國外引進的單臺設備成本機器少則50萬,多則上百萬。至于進口掃描儀,那也是三四十萬一臺的昂貴家伙。
(配圖和本文無關)
2、國內設備成本低廉,但不盡人意
如今,國內生產的3D打印機仍處于單色、雙色以及三色的的技術層面上,采用聚乳酸(PLA,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或ABS樹脂材料進行打印模型。這一類的打印機大概售價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材料價格低廉,PLA售價約100元每公斤,ABS則每公斤不到100元。而打印一個模型只需十幾克至幾十克的材料,因此,成品也相對便宜,高10厘米左右的PLA材料制作的模型市場售價100-200元,ABS材料由于環保性能不佳,所以多為打印工業模型所用。然而,這種打印機弊病明顯,打印出來的模型顏色單一,精度最精也僅在0.1毫米,并且打印的成品呈現層級狀,并無細膩質感,所以不受大眾青睞。
3、緊盯富人商業區,地租非小數目
筆者曾溜達過深圳的幾家3D打印體驗館,價格參差不齊,低廉的200元左右,貴的則有三四千,而這些體驗館均地處富人商業區,想必是看到富人們的消費市場,然而富人商業區的地租可想而知!筆者也詢問了其中一家位于深圳東海城市廣場的3D打印體驗店的工作人員關于打印機成本及盈利情況,該工作人員稱:“光是購置的超一百萬的打印機就有兩臺!薄埃ㄓ澐矫妫┮话胍话氚伞。筆者甚至懷疑他所說的盈虧是否包含了設備成本呢?還是僅僅是地租與盈利的情況,因為筆者一位朋友正因開辦3D打印體驗店而導致破產,并且此前,筆者曾聽一位出售打印機的老總稱:“據我了解的3D打印體驗店還沒有哪家是真正盈利的。”
時間瓶頸
制約3D打印發展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時間瓶頸。無論是國內外的3D打印機,打印十厘米高的模型最少需要三個小時,如果打印更大更高的模型多則十幾二十個小時。所以商家購入3D打印機通常會配備至少兩臺。這也就導致商家的成本更加高昂。
技術瓶頸
如果闖入3D打印產業,那么必備一項技能:3D軟件技術。不懂得怎么運用3D軟件,那哪怕配備了再高級的設備也是瞎折騰。有人不禁要問,難道不是掃描了就可以通過打印機打印出來了么?這是很傻很天真的想法,打印人體可以通過掃描完成,只是往往掃描出來的模型仍需要作一定的修改調整才能打印出最佳效果,而如果需要建立模型再打印,那更不必說3D軟件技術的高水準要求了。試問,有多少人對這項技術了如指掌、運用嫻熟?
結語
至此,不難想象3D打印市場雖大,卻遭遇了成本、時間、技術的三大瓶頸。這也正解釋了3D打印概念興起至今這么長時間,體驗店為何仍為數不多。
日新月異的今天,誰能保證購買了上百萬元的設備,在盈利前還未出現更先進更廉價的技術呢?也許正如美國淘金熱后人們總結的“淘金的不如買鏟子的”一樣,開一家3D打印體驗店還不如研發銷售3D打印機、掃描儀。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