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計工作室Slicelab推出使用混凝土3D打印制作家具項目
時間:2021-04-30 08:15 來源:中國3D打印網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中國3D打印網4月30日訊,位于美國的實驗設計工作室Slicelab使用3D打印模具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混凝土工作臺。具有藝術感的家具被稱為精致密度表,它具有流動的,幾乎是地球外的形式。桌子的重量為86kg,尺寸為1525 x 455 x 380mm,完全由白色混凝土澆鑄而成,在美學形式和高功能材料密度之間達到了“微妙的平衡”。該公司著手該項目,以期了解如何在保持結構剛性的同時獲得抽象和詳細的混凝土。
Slicelab寫道:“該項目的目的是研究一種使用3D打印技術處理復雜混凝土模板的新方法。由于混凝土具有任何形狀的能力,因此它與快速原型制造幾乎可以產生任何幾何形狀的方式有著相似的相似之處。結合這兩種媒介的潛力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精致的密度表。圖片來自Slicelab。
在混凝土中找到美
作為一種材料,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壓強度,使其成為建筑物和承重建筑結構的首選。但是,當用于創建具有豐富張力的更精細幾何形狀時,它也是一種非常易碎的材料。該公司寫道:“這種探索的目的是理解在保持材料的全部強度的同時,可以采取的最小形式的精致形式的門檻是什么。”平衡是通過數字仿真和結構優化技術的組合來實現的,從而產生了既具有精致又具有高強度的預定幾何形狀。該項目成功的關鍵是3D打印賦予的幾何自由度,這確實使團隊能夠在結構可行性或生產成本方面不受任何阻礙地前進。

桌子的下面有混凝土環境中的氣泡。圖片來自Slicelab。
23個部分組成的3D打印模具
由于桌子的框架很大,因此必須將3D打印模具的模型分解為23個單獨的組件。對這些組件中的每一個進行了優化和定位,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在構建過程中對支撐結構的使用-此舉將繼續簡化裝配過程。印刷后,將所有23個零件合并在一起以形成一個單一的PLA模具,該模具本身具有30kg的重量。Slicelab補充說:“這在混凝土澆鑄領域中常見的傳統模具制造技術中是無與倫比的。”
模具設計為上下填充,十個支腿充當通向主型腔的入口。除了易于使用之外,還進行了這種精心設計的選擇,目的是在混凝土工作臺的紋理上創建一個漸變。具體來說,該策略確保將混凝土中的氣泡限制在工作臺的下側,使頂部表面沒有污點,從而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外觀。將精巧密度表從模具中釋放出來后,研究小組發現其表面光潔度模仿了FFF印刷機殼的層線。金剛石墊濕式打磨最終用于獲得鏡面光澤。

用白色混凝土填充3D打印模具。圖片來自Slicelab。
除了在工程和工業中的用例之外,3D打印在藝術領域也有多種應用。倫敦的文化遺產項目“掃描世界”與Google Arts&Culture合作,擴大了其開源3D可打印藝術的收藏范圍。這項合作伙伴關系將利用Scan the World在開放數據和3D打印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Google Arts&Culture的講故事平臺,將3D可打印文物交給發燒友,教育者和藝術家。
在其他地方,在今年虛擬的Collect藝術博覽會上,馬耳他的陶瓷藝術家Nico Conti展示了他的許多復雜的3D打印的陶瓷雕塑。獨特結構的創建涉及將計算機設計和3D打印融合經典陶瓷,建筑和自然的靈感,以實現“變形,塌陷和破壞”的元素。
Slicelab寫道:“該項目的目的是研究一種使用3D打印技術處理復雜混凝土模板的新方法。由于混凝土具有任何形狀的能力,因此它與快速原型制造幾乎可以產生任何幾何形狀的方式有著相似的相似之處。結合這兩種媒介的潛力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精致的密度表。圖片來自Slicelab。
在混凝土中找到美
作為一種材料,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壓強度,使其成為建筑物和承重建筑結構的首選。但是,當用于創建具有豐富張力的更精細幾何形狀時,它也是一種非常易碎的材料。該公司寫道:“這種探索的目的是理解在保持材料的全部強度的同時,可以采取的最小形式的精致形式的門檻是什么。”平衡是通過數字仿真和結構優化技術的組合來實現的,從而產生了既具有精致又具有高強度的預定幾何形狀。該項目成功的關鍵是3D打印賦予的幾何自由度,這確實使團隊能夠在結構可行性或生產成本方面不受任何阻礙地前進。

桌子的下面有混凝土環境中的氣泡。圖片來自Slicelab。
23個部分組成的3D打印模具
由于桌子的框架很大,因此必須將3D打印模具的模型分解為23個單獨的組件。對這些組件中的每一個進行了優化和定位,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在構建過程中對支撐結構的使用-此舉將繼續簡化裝配過程。印刷后,將所有23個零件合并在一起以形成一個單一的PLA模具,該模具本身具有30kg的重量。Slicelab補充說:“這在混凝土澆鑄領域中常見的傳統模具制造技術中是無與倫比的。”
模具設計為上下填充,十個支腿充當通向主型腔的入口。除了易于使用之外,還進行了這種精心設計的選擇,目的是在混凝土工作臺的紋理上創建一個漸變。具體來說,該策略確保將混凝土中的氣泡限制在工作臺的下側,使頂部表面沒有污點,從而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外觀。將精巧密度表從模具中釋放出來后,研究小組發現其表面光潔度模仿了FFF印刷機殼的層線。金剛石墊濕式打磨最終用于獲得鏡面光澤。

用白色混凝土填充3D打印模具。圖片來自Slicelab。
除了在工程和工業中的用例之外,3D打印在藝術領域也有多種應用。倫敦的文化遺產項目“掃描世界”與Google Arts&Culture合作,擴大了其開源3D可打印藝術的收藏范圍。這項合作伙伴關系將利用Scan the World在開放數據和3D打印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Google Arts&Culture的講故事平臺,將3D可打印文物交給發燒友,教育者和藝術家。
在其他地方,在今年虛擬的Collect藝術博覽會上,馬耳他的陶瓷藝術家Nico Conti展示了他的許多復雜的3D打印的陶瓷雕塑。獨特結構的創建涉及將計算機設計和3D打印融合經典陶瓷,建筑和自然的靈感,以實現“變形,塌陷和破壞”的元素。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