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助力復雜髖關節翻修!讓患者自由行走
時間:2021-09-13 11:20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三附院 作者:admin 閱讀:次
2006年某日,王姨突覺左髖疼痛、活動受限,連忙趕回醫院復診,結果顯示:左側人工髖關節脫位,遂再次入院進行手術治療(人工髖關節翻修術),也就是從這一次,王姨被迫開啟了“翻修之路”,此后的2007年、2018年,髖關節一再脫位,迫于無奈進行了共3次手術。
隨著翻修次數的增加,術后效果也一次不如一次,雖然勉強能行走,但跛行、活動受限一直伴隨著王姨,出于對手術的恐懼,王姨期望只要不再脫位、能將就著行走就心滿意足了。但命運就這么捉弄人,在今年7月底的某一天,王姨在洗衣服時突覺左髖劇痛,活動受限,無法行走,有了經驗的患者與家屬迅速前往醫院,并進行影像學檢查,結果不出所料:左髖關節假體脫位、臼杯松動。而這時,已經歷過4次手術、剛滿60歲的王姨來說,無比糾結,“不手術意味著從此無法行走,而多次的手術經歷已讓王姨對更復雜的翻修手術失去信心”。面對患者的顧慮與極具挑戰的手術,接診醫生推薦王姨找我院何偉教授看診。
3D打印技術輔助下的高難度髖關節翻修
何教授、關節中心主任張慶文共同詳細了解病史、結合臨床與影像學檢查后,對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確了既往翻修失敗的原因。王姨由于多次翻修,髖臼骨缺損非常嚴重,采用常規方法已無法重建髖臼。最后經過與關節中心團隊商討,何偉教授決定采用3D打印新技術處理髖臼缺損、多孔鉭杯重建髖臼。
手術方案確定并征得患者與家屬同意后,便與人工關節假體制造工程師溝通進行一系列準備:CT雙能掃模式掃描獲取患者數據、三維造模制定設計方案、打印模型、進行體外模擬手術,通過與關節中心商討,提出改進方案,最后終于敲定設計方案,打印王姨專屬定制假體,8月25日,手術如期開臺。
由于術前準備充分,如此復雜的翻修手術不到2小時順利結束。王姨說這次手術是她歷次手術中最舒適的一次。手術的順利給了王姨極大的信心,對于王姨來講,接下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盡快下地行走,術后第二天,何偉教授、李飛龍主管醫生與護理、康復專家來到王姨床邊,為王姨量身定制康復方案,經過幾天的康復訓練,王姨生活基本自理,可以扶拐恢復行走,相信肌肉力量恢復后,自行行走并回歸正常生活的愿望很快就能實現!
隨著翻修次數的增加,術后效果也一次不如一次,雖然勉強能行走,但跛行、活動受限一直伴隨著王姨,出于對手術的恐懼,王姨期望只要不再脫位、能將就著行走就心滿意足了。但命運就這么捉弄人,在今年7月底的某一天,王姨在洗衣服時突覺左髖劇痛,活動受限,無法行走,有了經驗的患者與家屬迅速前往醫院,并進行影像學檢查,結果不出所料:左髖關節假體脫位、臼杯松動。而這時,已經歷過4次手術、剛滿60歲的王姨來說,無比糾結,“不手術意味著從此無法行走,而多次的手術經歷已讓王姨對更復雜的翻修手術失去信心”。面對患者的顧慮與極具挑戰的手術,接診醫生推薦王姨找我院何偉教授看診。

△術前X片顯示:髖臼假體松動移位,髖關節脫位,髖臼嚴重骨缺損

△術前CT片
3D打印技術輔助下的高難度髖關節翻修
何教授、關節中心主任張慶文共同詳細了解病史、結合臨床與影像學檢查后,對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確了既往翻修失敗的原因。王姨由于多次翻修,髖臼骨缺損非常嚴重,采用常規方法已無法重建髖臼。最后經過與關節中心團隊商討,何偉教授決定采用3D打印新技術處理髖臼缺損、多孔鉭杯重建髖臼。

△術前三維造模設計重建方案
手術方案確定并征得患者與家屬同意后,便與人工關節假體制造工程師溝通進行一系列準備:CT雙能掃模式掃描獲取患者數據、三維造模制定設計方案、打印模型、進行體外模擬手術,通過與關節中心商討,提出改進方案,最后終于敲定設計方案,打印王姨專屬定制假體,8月25日,手術如期開臺。

△3D打印模型,模擬手術

△定制墊塊完美填充骨缺損,并提供了髖臼上方及后方的覆蓋

△術后X片顯示:髖關節獲得完美重建
由于術前準備充分,如此復雜的翻修手術不到2小時順利結束。王姨說這次手術是她歷次手術中最舒適的一次。手術的順利給了王姨極大的信心,對于王姨來講,接下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盡快下地行走,術后第二天,何偉教授、李飛龍主管醫生與護理、康復專家來到王姨床邊,為王姨量身定制康復方案,經過幾天的康復訓練,王姨生活基本自理,可以扶拐恢復行走,相信肌肉力量恢復后,自行行走并回歸正常生活的愿望很快就能實現!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