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精準化,煙臺山醫院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骨腫瘤手術
3D打印技術應用到骨科手術是近幾年的一門新興醫療技術。目前,3D打印技術在骨科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主要包括術前病變模型打印制作、制作手術導航模板、輔助手術精準進行、定制個性化假體與體內植入物等。3D打印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打印的“骨骼”是為患者量身定做的,可高度嵌合肢體,以增加植入物的骨整合;植入的多孔材料的主要優點是減少了骨骼與植入物合金之間的彈性模量不匹配,減輕了應力屏蔽效果并改善了植入物的形態,為組織向內生長提供了生物材料錨固效應。有了3D打印,過去無法治療的骨腫瘤等骨科嚴重疾病有了新的治療方式。
煙臺山醫院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骨腫瘤手術
今年春節過后,煙臺山醫院骨病與骨腫瘤科在副院長常黎明及主任廖光軍的帶領下應用3D打印技術,對一名肱骨遠端轉移瘤的患者成功進行了腫瘤病變完整手術切除并重建肘關節功能。這彰顯了煙臺山醫院骨病與骨腫瘤科在治療骨腫瘤方面的技術實力,以及不斷更新技術,為患者帶來更好、更適合的治療方案的診療理念。
術前影像表現
據介紹,患者因右肘外側疼痛就診于煙臺山醫院骨病與骨腫瘤科,門診拍片發現右肱骨遠端骨質破壞,經追問病史發現曾因腎癌做過腎切除術,后被診斷為右肱骨遠端腎癌骨轉移,并收入院。
常黎明及廖光軍召集科室進行病例分析、會診及討論,提出三個治療方案:一是肱骨遠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鋼板內固定術;二是腫瘤完整切除,全肘關節假體置換術;三是肱骨遠端病灶完整切除3D打印假體置換術。如果行肱骨遠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鋼板內固定術,可能無法徹底切除腫瘤病灶,術后局部容易復發;而腫瘤完整切除,全肘關節假體置換,術后患者功能較差,屈伸及旋轉功能或將受限,而且容易出現假體周圍骨折等嚴重并發癥。
全肘關節假體,切除范圍大,術后旋轉功能差,容易出現骨折等并發癥
經過討論,最終決定應用3D打印技術,完整切除腫瘤重建肘關節,最大程度上恢復患者的肘關節功能。
術前規劃
經過精準術前測量,煙臺山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3D打印創新研究中心的工程師及專家進行反復溝通,個性化定制出完全符合該患者自身尺寸及規格的假體,制定打印出來匹配的截骨導板。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后患者功能恢復良好。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