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清水建設采用3D打印建筑模板縮短6成工期
時間:2022-09-27 20:24 來源:隧道網 作者:admin 閱讀:次
在建筑行業,為實現省力化施工,構件的預制化是關鍵點。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建筑模板作為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將預制化的概念引入了現場施工,只需要有建筑物的3D CAD數據,就可以自由且迅速地打印出任何曲面形狀,還極大地提高了設計的自由度。
在此之前,清水建設多次測試其3D打印產品的質量和耐久性等,這次在一個真正的鐵路建設項目得到應用。該項目的具體內容是建造一個用于覆蓋交通廣場上方的大型平臺,模板被用于建造人行天橋的柱腳基礎和4個柱狀構件。
這是清水建設首次在土木工程項目中采用大規模3D打印建筑模板,并使用了他們自主開發的纖維增強砂漿“LACTM”,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柱腳基礎的建筑模板作為非結構性構件,在設計中將不具備任何承載能力。
另外,清水建設還利用了一臺配備了“混凝土DX實驗室(LACTM和技術研究所的專用實驗設施)”的材料擠出式3D打印設備,層壓成型了一個造型特殊(從圓形底座向頂部扭轉變成花瓣狀)的柱子的建筑模板。
因為柱子的體積很大,高度為4.2m,直徑為2.2~2.7m,清水建設將一根柱子的建筑模板水平分為3部分、垂直分為2部分后,再使用3D打印機層壓成型。制作完成后,模板被運送到施工現場,先組裝就位,再澆筑混凝土,形成了4個形狀特殊的柱子。
高強度高韌性的新型3D打印材料
LACTM纖維增強砂漿是清水建設獨立開發的3D打印材料,是在普通砂漿使用的水泥和沙子中加入了硅粉、高性能減水劑和6mm長的合成短纖維,使其在打印模板之類的薄部件時,也能夠保持住形狀,達到2m以上的高度。
其次,利用LACTM層壓成型的構造物還具有出色的耐久性,且層疊面高度一體化,以至于單純通過目視并不能看出來構造物是被一層層打印出來的,內部幾乎沒有氣泡和空隙,水、空氣不易進入,延緩了劣化的速度。當清水建設對暴露在外面一年多的試驗品進行表面吸水試驗時,發現完全沒有水滲入。
3D打印的優勢
使用3D建筑打印機造出來的建筑模板,無需現場組裝和脫模,也減少了養護后脫模的等待時間。
清水技術研究所社會系統技術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小倉大季說:“我們向客戶提出了這種方案,并強調了3D打印能縮短工期的優勢。”
清水建設通過這種新興技術,只用7天就做完了標準施工方法需要18天的作業內容,能節省了60%的施工時間。
清水建設眼中未來的施工現場
隨著3D建筑打印機的廣泛使用,清水建設已經嘗試著描繪出了未來建筑工地的模樣。目前,工地上的主要作業內容是澆筑混凝土,會有泵車和其他車輛來來往往。而第二階段則將是攜帶打印機到工地并現場安裝打印結構。最后,第三階段的目標是打印機自動創建和安裝設計自由度高的結構。
首席研究員小倉大季表示:“首先,我們希望實現現場打印。對于預制件,可以運輸的結構尺寸是有限的,但通過現場打印,我們可以直接建造更大尺寸的結構,也省去了運輸成本。”

△3D打印機正在建造建筑模板

△通過3D掃描儀測量成品的形狀
在此之前,清水建設多次測試其3D打印產品的質量和耐久性等,這次在一個真正的鐵路建設項目得到應用。該項目的具體內容是建造一個用于覆蓋交通廣場上方的大型平臺,模板被用于建造人行天橋的柱腳基礎和4個柱狀構件。
這是清水建設首次在土木工程項目中采用大規模3D打印建筑模板,并使用了他們自主開發的纖維增強砂漿“LACTM”,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柱腳基礎的建筑模板作為非結構性構件,在設計中將不具備任何承載能力。


△建筑模板運至現場,進行配筋后澆筑混凝土
另外,清水建設還利用了一臺配備了“混凝土DX實驗室(LACTM和技術研究所的專用實驗設施)”的材料擠出式3D打印設備,層壓成型了一個造型特殊(從圓形底座向頂部扭轉變成花瓣狀)的柱子的建筑模板。
因為柱子的體積很大,高度為4.2m,直徑為2.2~2.7m,清水建設將一根柱子的建筑模板水平分為3部分、垂直分為2部分后,再使用3D打印機層壓成型。制作完成后,模板被運送到施工現場,先組裝就位,再澆筑混凝土,形成了4個形狀特殊的柱子。

△3D打印建筑模板中


△現場組裝及澆筑混凝土
高強度高韌性的新型3D打印材料
LACTM纖維增強砂漿是清水建設獨立開發的3D打印材料,是在普通砂漿使用的水泥和沙子中加入了硅粉、高性能減水劑和6mm長的合成短纖維,使其在打印模板之類的薄部件時,也能夠保持住形狀,達到2m以上的高度。
其次,利用LACTM層壓成型的構造物還具有出色的耐久性,且層疊面高度一體化,以至于單純通過目視并不能看出來構造物是被一層層打印出來的,內部幾乎沒有氣泡和空隙,水、空氣不易進入,延緩了劣化的速度。當清水建設對暴露在外面一年多的試驗品進行表面吸水試驗時,發現完全沒有水滲入。

3D打印的優勢
使用3D建筑打印機造出來的建筑模板,無需現場組裝和脫模,也減少了養護后脫模的等待時間。
清水技術研究所社會系統技術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小倉大季說:“我們向客戶提出了這種方案,并強調了3D打印能縮短工期的優勢。”
清水建設通過這種新興技術,只用7天就做完了標準施工方法需要18天的作業內容,能節省了60%的施工時間。

清水建設眼中未來的施工現場
隨著3D建筑打印機的廣泛使用,清水建設已經嘗試著描繪出了未來建筑工地的模樣。目前,工地上的主要作業內容是澆筑混凝土,會有泵車和其他車輛來來往往。而第二階段則將是攜帶打印機到工地并現場安裝打印結構。最后,第三階段的目標是打印機自動創建和安裝設計自由度高的結構。
首席研究員小倉大季表示:“首先,我們希望實現現場打印。對于預制件,可以運輸的結構尺寸是有限的,但通過現場打印,我們可以直接建造更大尺寸的結構,也省去了運輸成本。”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