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福音!3D打印卵母細胞有望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時間:2023-07-02 22:05 來源:南極熊 作者:admin 閱讀:次
2023年7月2日,來自伯爾尼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利用 3D 打印卵母細胞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方法,這一結果令人感到興奮。該團隊嘗試利用3D打印這種在醫療領域越來越受歡迎的技術來解決婦科面臨的挑戰。

這項研究以題為“Mucoadhesive 3D printed vaginalovules to treat
endometriosis and fibrotic uterine diseases/粘膜粘附 3D
打印陰道卵母細胞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和纖維化子宮疾病”的論文被發表在《歐洲藥物科學雜志》上,由Sarah Teworte, Simone
Aleandri等人聯合撰寫。

相關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8098723001318?via%3Dihub

△( a )用于生產Macrogol和Witepsol卵母細胞的Münzel方法的示意圖;( b ) 3D 打印胚珠的生產。圖 1 ( b ) 是使用 BioRender.com 創建的。

△ (a) 小分子 API 穿過陰道粘膜進入體循環的擴散路徑(黃色箭頭)示意圖;(b) 改編自 ( Tietz, 2019 )的定制釋放裝置圖,顯示了類似的擴散路徑(黃色箭頭)。

△(
a ) 打印適性評分和 ( b ) 靜止粘度的響應曲面,( c )
復合等高線圖顯示復合響應(可打印性評分、粘度)與配方中每種成分(海藻酸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HPMC))比例的關系, 緩沖)。( d )
振幅掃描和 ( e ) 性能最佳配方的粘度曲線。G'儲能模量、G”損耗模量、τ剪切應力、剪切應變、剪切率

△( a ) Macrogol,( b ) Witepsol,和 ( c ) 3D 打印卵母細胞

△在( a ) 搖瓶和 ( b ) 改編自( Tietz, 2019 )的定制釋放測試中,從陰道液模擬物中的聚乙二醇、Witepsol 和 3D 打印胚珠體外釋放吡非尼酮 (Rastogi等人,2016 )。結果顯示為平均值±SD (n = 3)。

△( a )聚乙二醇、( b )Witepsol、( c )在離體豬陰道中孵育3小時的3D打印卵母細胞和( d )在離體豬陰道中孵育16小時的3D打印卵母細胞的代表性圖像

△12Z 細胞(標準化為饑餓)在2、6 和 24 小時孵育時間下相對于吡非尼酮濃度的代謝活性。結果顯示為平均值±SD (n =3)。
女性生殖系統特有的疾病,如癌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肌瘤,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關注。因此,患有這些疾病的女性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療選擇或藥物輸送系統。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開發適合陰道粘膜環境的藥物至關重要,這樣它們才能最有效地發揮作用。
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 3D
打印技術來創建定制的卵母細胞和栓劑。這種方法在醫學領域具有前景,因為它能夠生產適合陰道給藥的凝膠狀和溫度敏感的應用。研究小組利用擠出技術生產了一種
3D
打印的半固體陰道膠囊,其中含有一種名為吡非尼酮的分子。吡非尼酮在治療肺纖維化方面已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并且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受到高度追捧,盡管尚未批準用于該特定用途。將3D打印的栓劑放置幾個小時,以確保在陰道環境中發揮最佳作用。
3D
打印的卵母細胞在標準藥物測試和生物相關評估中表現出受控釋放。理想情況下,吡非尼酮遞送系統應延遲藥物釋放,因為該分子需要暴露于卵母細胞 24
小時才能降低其代謝活性。3D打印的卵母細胞表現優于對照組,8小時后僅釋放了90%的藥物,而其他膠囊在3小時內完全釋放了藥物。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探討了使用吡非尼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潛力。他們通過使用
3D 打印卵母細胞來直接在受影響區域控制藥物釋放,從而實現了這一目標。(圖片:SarahTeworte、Simone
Aleandri、JessicaWeber、Marianna Carone、PaolaLuciani,伯爾尼大學)。
3D 打印卵母細胞在所有測試中均取得明顯的效用
此外,3D
打印的卵母細胞在一致的質量、含量和分解方面證明了其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卵母細胞并沒有完全分解,而是軟化了,符合測試要求。此外,3D打印的卵母細胞由于其粘膜粘附特性而表現出良好的離體性能。這些特性促進了吡非尼酮的持續釋放,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積極影響。相比之下,標準卵母細胞在這方面的結果較差。
為了實現這些結果,3D
打印的卵母細胞是使用粘膜粘附聚合物通過擠壓過程創建的,與制造標準卵母細胞相比,這需要更多的時間。盡管如此,3D
打印的卵母細胞作為陰道藥物輸送系統具有更大的前景。因此,通過 3D
打印卵母細胞陰道給藥吡非尼酮可能有助于改善未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目前,德國每年診斷出約4萬例新發慢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例,但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不足。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