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用300個3D打印組件制作成自動剪切機
近日,一位26歲的巴黎學生Antoine Blas開發出了一臺3D打印的自主修剪機,他將這臺機器命名為“Mantis(意為螳螂)”,并將其作為自己機動性設計課程的論文。
Antoine解釋說,在他選擇自己的論文項目時,有兩件事啟發了他。一個是,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增加了對全球糧食生產的迫切需求。其次是每年有1500萬公頃的森林被破壞。這位設計專業學生于是開始考慮如何能夠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并希望能找到一個“人類與環境共存的解決方案”。為此,在參加了一個關于土地使用管理制度的聽證會后,Antoine接觸到了農林業咨詢公司——agroof。
通過agroof公司,Antoine了解到了更多關于農林復合系統方面的知識。所謂的農林復合系統,指的是在同一塊地上同時栽培農業作物和林業作物的方法。這種方法既能夠促進生物多樣性又可減少80%對土地的侵蝕。此外,由于樹木能夠吸引來食用蚜蟲的昆蟲,它也降低了對于化學品的需求。而蚜蟲的減少導致莊稼更加健康。使用農林復合的方法進行耕作的優點還包括更加清潔的水、提高作物的抗寒性等。
“如果這兩者(指農林作物)結合得好的話,它的產出不亞于傳統的耕作方式。”Antoine解釋道。“不幸的是,目前農林業并不是很發達。由于缺乏合適的工具農民不得不進行大量的維護工作!
而讓很多農民不愿意選擇農林復合方式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其投資回報過慢,因為一般樹木長到成熟的年齡往往需要40年左右的時間。不過,在這中間也可以通過修剪多余的樹枝然后將其加工成木質產品,比如密度板,或者作為制藥行業的原料也可以獲取利潤。
不過修剪也是一個很耗費人力的過程,這就啟發了Antoine開發出一臺3D打印自主修剪機以以幫助農民們修剪樹木的枝杈。Antoine希望他的機器,如果正式生產銷售的話,能夠成為大型的農林業農場的一個可行選擇。
Antoine將自己目前制造出來的樣機稱為螳螂(Mantis),他在設計中實際上也模仿了螳螂的一些特點,特別是它的捕獵技巧。據了解,這只“大螳螂”的樣機是由300多個3D打印的部件組成的。Antoine稱他在設計時使用的是Rhinoceros 5軟件,而由于條件所限,他并沒有制造出100%比例的原型,而是用一臺 Ultimaker 2 Extended 3D打印機以1/20的比例打印出了Mantis的微縮模型,其3D打印部件最大27厘米,最小僅為1毫米。Antoine稱這臺機器的正常狀態是一臺大型設備,而且可以分成兩個較小的部分以便于車輛運輸。
據稱Mantis能夠精確地砍去樹枝,而且被砍去的樹枝不會掉在地上而是立即被收集起來。除此之外,它還能將收集到的樹枝自動裝卸到拖車上,而加工后的木質殘留物也能夠保存起來。Antoine設計、打印和裝配這臺Mantis總共花了1個半月的時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