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和馬薩諸塞大學采用冷噴涂3D打印技術,推動結構老化橋梁修復新模式
2025年6月16日,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Mass Amherst)的研究團隊與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合作,利用冷噴涂技術成功修復了建于1949年并位于大巴靈頓的老化“布朗橋”。這是該技術首次應用于橋梁基礎設施領域,旨在評估這項技術作為一種比傳統修復方法更快捷、更經濟、且破壞性更小的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UMass Amherst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Simos Gerasimidis表示:“隨著這一概念驗證修復的完成,我們已經找到了實現更快、更便宜、更簡便且侵入性更小解決方案的清晰路徑。據我們所知,這在全球尚屬首例。當然,仍需進一步研發,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個試點項目還得到了馬薩諸塞州交通部(MassDOT)、馬薩諸塞州技術合作組織(MassTech)、美國交通部及聯邦公路管理局的協同支持。項目所需的關鍵設備由馬薩諸塞州制造業創新計劃提供,為此次技術演示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利用冷噴涂技術解決美國橋梁危機
根據《2025年美國基礎設施報告卡》,美國近半數的橋梁狀況被評為“尚可”,而6.8%的橋梁被歸類為“較差”。在馬薩諸塞州,5295座橋梁中有約9%存在結構缺陷。修復這些基礎設施的預計成本將超過1900億美元,遠超目前的資金水平。
冷噴涂技術涉及將金屬粉末顆粒以高速噴射到梁的表面。連續噴涂可累積形成更厚的涂層,有助于恢復梁的厚度和結構完整性。盡管冷噴涂3D打印技術已成功應用于潛艇、飛機和輪船等大型結構的修復,但將它應用于橋梁尚屬首次。

冷噴涂技術的一個主要優勢在于對交通影響的最小化。Gerasimidis解釋道:“每次維修橋梁時,交通必須中斷,并實施長時間的交通管制。這允許我們在橋上進行技術應用,而無需阻斷車輛通行。”為了提高修復過程的精確性,研究團隊集成了3D激光雷達掃描技術。與主觀且耗時的視覺檢查不同,激光雷達能創建高分辨率的數字模型,精確地定位腐蝕區域。這使得團隊能夠制定有針對性的修復計劃,并僅在必要部位鋪設材料,從而減少浪費并可能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

將進一步測試冷噴涂的修復能力
這座橋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被拆除。在那時,研究人員計劃取回之前使用冷噴涂技術修復的部分進行深入分析。他們旨在評估冷噴涂鋼在真實環境下的耐久性、抗腐蝕性能以及機械特性,并將這些實際表現與實驗室內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22屆的教授John Hart評論道:“這次合作意義重大,我們正利用尖端技術來應對聯邦乃至全美范圍內的基礎設施迫切需求。我相信,我們僅僅是在橋梁檢測、維修和維護等關鍵應用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起始階段。”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