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與取舍 MakerBot R+ 3D打印機首測(2)
●和堵頭心亂如麻說拜拜
新的智能擠出頭Smart Extruder+是2016年MakerBot最大的焦點,值得我們濃墨重彩地講解。MakerBot給出的數據是在推出之前對這個擠出頭組件做了相當于16萬小時時長的測試,進行了5800次打印,以確保它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打印質量。
MakerBot Smart Extruder+智能擠出頭
為什么要做這么長時間和多次數的測試,因為Smart Extruder+的結構做了全新的設計以提升穩定性。首先喉管延長,從進料齒輪一直延伸到最后的擠出熱端,確保材料從進入擠出套件開始到最終流出,都是可控的。在我們的測試經驗中,堵頭經常發生在進料齒輪之后、熱端之前;堵頭這個字眼并不準確,稱為“堵管”更確切。那么延長的喉管確保材料順暢地進入或退出、增強可控性。
而這個喉管,MakerBot用的材質是PTFE,中文叫做聚四氟乙烯——特氟龍,不粘鍋的涂層用的就是特氟龍。PTFE管有溫度范圍廣、化學穩定性好、耐腐蝕的特點,并且一個更重要的特性是摩擦系數小,俗稱“滑”。對線狀材料的順利進入大有幫助。
很多不粘鍋的內涂層就是由美國杜邦公司發明的特氟龍PTFE材料 截圖源自杜邦中國官網
改進的進料齒輪,保持與線材的良好接觸,從而在材料進入或退出是維持穩定的推力/拉力。改進的連接觸點,讓擠出頭拆裝更方便。
另外還有改進了的智能傳感器,不僅能夠探測到材料的進入和退出狀態,并且在打印中如果意外出現材料中斷/堵塞,會自動暫停打印、重新嘗試退料/進料,并向使用者的PC或手機發出告警;也就是說它會嘗試從耗材異常中恢復,自動化更高,降低人工干預的程度。
2年前用過3D打印機的朋友會有處理堵頭的經驗,那時3D打印機堵頭幾乎難以避免,而即使拆開擠出組件清理完畢后還是難以避免下一次堵頭,時不時的堵頭讓人心亂如麻。現在MakerBot新的Smart Extruder+將堵頭幾率降低到非常小的概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