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與取舍 MakerBot R+ 3D打印機首測(9)
●公差無標準3D打印更寬松
來看3D打印模型與設計尺寸之間的尺寸偏差。半球的X/Y方向偏差為0.11,屬于中等級但是非常接近精密級;Z方向偏差為-0.37屬于粗糙級的。
圓錐的偏差比較大,X/Y方向偏差為-0.66屬于粗糙級別,Z方向偏差為-1.04,屬于最粗級別的了。
再看立方體的偏差。X/Y方向的偏差分別為-0.03和0.02,都是精密級的,Z方向偏差為0.18,屬于中等精密級。表現不錯。
關于3D打印件的偏差我們參考了GB/T1804-2000一般公差分級標準。關于制造行業的尺寸公差標準,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和GB國標中都有明確而詳細的規定,并對公差進行分級定義。
然而這并不適用于3D打印設備,而且桌面級的3D打印機的精確度更要遠遠低于工業級的3D打印設備。目前在業界還沒有制定3D打印公差標準的跡象,我們做這一項測試的目的是參考一般公差標準展示3D打印件的偏差,為設計、制造類的用戶提供直觀參考。
測試總結:測試完畢,回歸到文章標題中的議題“蛻變與取舍”。Replicator+ 3D打印機相比前代機型變化非常大,娛樂性的功能砍掉,速度提升、穩定性提升,并且這種提升在使用中能夠直接感受到。
穩定性是MakerBot Replicator+的重中之重
更重要的是,從軟件到硬件,Replicator+呈現出更簡潔專注的趨勢,不再為打動每一位消費者,而是更像一款生產力工具。包括MakerBot Print與CAD軟件的對接,流水線化的打印管理和設備管理,易維護的打印平臺和穩定的擠出頭組件。
所以MakerBot放棄了3D打印機的面面俱到,利用它的研發優勢和Stratasys在工業級設備上的經驗,選擇性能、效率、穩定性和打印質量。我們一直認為目前桌面3D打印廠商需要專注一到兩個細分市場,來實現長期的發展,MakerBot正在做這種轉變。Replicator+很有可能成為MakerBot扭轉局勢的轉折點。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