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Bot五代3D打印機全國首測
3D打印熱潮在2014年繼續膨脹,而桌面級3D打印機也從簡單的DIY套件向用戶友好度更高、更易使用的商品發展。MakerBot是在桌面3D打印機成熟化和商品化方面走在前面的廠商之一,在2014年CES展會上它推出了三款新機型MakerBot Replicator Mini、MakerBot Replicator Z18和MakerBot Repliactor五代。其中,MakerBot Repliator五代機型獲得了“用戶友好技術獎”。
從2009年MakerBot發布開源的3D打印機以來,MakerBot 3D打印機經歷幾次更新換代。從早期的開源產品Cupcake CNC、Thing-O-Matic和第一代Replicator,到后來的Replicator2,直到今年最新發布的Replicator五代,產品成熟度越來越高。



尤其是筆者拿到的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3D打印機,在外觀、細節、軟件以及操作上都有了新的升級。與此同時,MakerBot在桌面3D打印領域的藍圖也隨著MakerBot新機型的上市更加明朗。
外觀設計:渾然一體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與MakerBot Replicator2相比,整機完整度更高,在多處細節進行了友好度更高的改動。
液晶顯示屏升級為3.5英寸,從機身前方右下角位置移到了框架頂部,且傾斜一定角度。放置于桌面的時候更容易操作。操作鍵從四向導航鍵改為懷舊風格的旋鈕,手感舒適。

機身銘牌顯示原產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也是MakerBot公司總部的所在地。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除了支持USB連接主機之外,還支持以太網連接和U盤直接打印。根據MakerBot的產品規劃,未來還會為它添加WIFI功能。這一系列連接方式的改進,筆者認為是MakerBot為桌面3D打印機做的長遠規劃。我們稍后詳細分析MakerBot的這一桌面3D打印藍圖。


耗材盤從機身后部外掛的方式改為后部耗材倉推入。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更成為一個整體,進料更加順暢。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比MakerBot Replicator2大一圈,成型體積也更大——達到25.2x19.9x15.0厘米,比Replicator2的成型體積28.5 x15.3x 15.5厘米大了11.3%。仔細一些觀察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成型長度減小了3.3厘米,成型寬度增加了4.6厘米,而成型高度略微縮減5.5厘米。這意味著Replicator五代可以打印更“寬”的成品。

不只是外觀,在細節方面,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有更多的升級和更新。下面詳細解讀。
細節升級:注重人性化和操控性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擠出頭采用了全新的連接方式——采用四塊磁鐵吸附到擠出頭安裝位置,固定孔凹槽與框架固定桿的突出部位咬合,擠出頭的金屬針腳就很容易與機身對應。此外,擠出頭尖端在Z軸方向可以有細微的移動,目前還不清楚這一設計的用意何在。


步進電機隱藏在了機身內部,從外面不再能夠輕易看到。

取消了底板加熱,在整個打印過程中底板和打印倉都是常溫狀態。而一個細小的改動顯示了MakerBot設計師的用心——打印底板可推入和抽出打印平臺,打印完畢后抽出方便剝離打印成品,而MakerBot Replicator2是需要在打印倉里進行剝離操作的。

機身上角內側增加了一個320x240像素的攝像頭,能夠拍攝到打印倉內的情況。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與Replicator2異同 |
||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 |
MakerBot Replicator2 |
|
成型體積 |
25.2x19.9x15.0厘米 |
28.5 x15.3x 15.5厘米 |
最小層厚 |
100微米 |
100微米 |
USB連接 |
有 |
有 |
以太網連接 |
有 |
無 |
U盤打印 |
有 |
無 |
SD卡插槽 |
無 |
有 |
WIFI連接 |
暫無 |
無 |
液晶顯示屏 |
3.5英寸圖形 |
文字 |
操作面板 |
旋鈕 |
四向導航 |
底板加熱 |
無 |
有 |
攝像頭 |
有 |
無 |
耗材倉 |
內置 |
外掛 |
關于MakerBot Replicator 五代與MakerBot Replicator2的異同點,可詳見上表。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