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噴氣背包在深圳完成中國首飛
12月6日下午14點40分左右,馬丁噴氣背包(Martin Jetpack)也叫馬丁飛行包終于在現場上千名觀眾的期待下起飛,在深圳歡樂海岸城上空飛行一圈亮相后,完成了中國首飛。
馬丁噴氣背包之前一直是作為個人飛行器宣傳,可在海拔1000米高空以74公里的時速飛行30分鐘,不過這次小編并未能一睹其一飛沖天的英姿,背包飛行的最高高度只在10米左右,飛行時間只有3分鐘。而且,看完這次首飛后,小編最大的感受是這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轉的。
在起飛前,為了保障一切就緒,工作人員一直在做各種調試,時間長達半個小時。而為了安全考慮,此次在載人飛行中飛行的也并非普通觀眾,而是曾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服役過13年的飛行員Michael Read。飛行包起飛后刮起的小旋風和噪音,讓人感覺走到了直升機起飛的現場。
馬丁噴氣背包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實用化飛行噴射包。個人飛行器是個人的飛天夢,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這款噴氣背包最早由新西蘭人格倫·馬丁在1981年提出,1988年馬丁成立公司馬丁飛行器(Martin Aircraft,不是美國的那個Lockheed Martin的馬丁飛行器公司),至今前后共經30多年歷程。背包由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進,能在狹小空間內運作,計劃用于應急救援、軍事和休閑娛樂等領域。曾被《時代》雜志評為2010年“50大最佳發明”之一。
今年2月Martin Aircraft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但身份已經轉變成中國企業光啟科學的控股子公司。通過收購馬丁飛行公司若干現有普通股等方式,光啟科學目前持有馬丁飛行公司約52%的股份,成為第一大控股股東。也正因此,才有了這次在深圳海岸城的“未來飛行秀”。
再來說說這場活動吧!活動現場可是相當火爆,因為是面對全民開放,所以現場的氣氛是隨處可見男女老少的身影,雖然有很多人可能對飛行包并沒有什么明確的概念,并不懂得這一次首飛的意義,但不影響這個像飛機一樣的東西對他們的吸引力。
光啟科學主席及執行董事劉若鵬帶領Martin Aircraft CEO 彼得·科爾克,以及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英文名為Global Community of Innovation,縮寫GCI)全體成員共同助陣。
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馬丁噴氣背包載人飛行秀、簽約儀式以及馬丁噴氣背包無人飛行秀。
現場光啟與三家企業進行了訂單簽約儀式,此次三家企業共預定了100臺馬丁噴氣背包。上個月迪拜政府為消防員訂購了20臺馬丁噴氣背包,美國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也有意下單。劉若鵬表示目前正在印度以及其他國家積極展開推廣。關于交付問題,劉若鵬表示明年下半年會完成首批交付。
而在無人飛行秀環節,同樣與載人環節差不多,現場一直在緊張地等待工作人員進行起飛前的調試。與載人不同的是,此次飛行將由工作人員在地面進行操控。
附上幾張現場高清圖:
與現在的消費級無人機一樣,個人飛行背包最大的硬傷是功耗高、飛行時間短。此前Google X實驗室做過火箭背包的項目,而且飛行測試了兩年,但最終被封存。當時Google X實驗室負責人表示,讓背包飛起來不是問題,而是太過耗油,一加侖大概僅能支撐四分之一英里。同時它的聲音很大,就跟摩托車聲差不多。基于以上提到的兩個難以解決的缺陷,火箭背包被Google X歸類為“短期內不可實現”并中止研發。
Google X的火箭背包項目其實最早是貝爾飛行器公司發明的,早在20世紀中期就開始著手研制,并得到了美國軍方的支持,希望將其應用于宇航。但由于結構復雜和昂貴的成本,最后還是永遠失去了軍方的資金支持。谷歌后來將這個項目組的人員進行重組,遺憾的是依然沒有取得什么進展。
即使以上的問題解決了,對于飛行員來說,同樣也是極具要求。因為不像無人機,現在已經有各種傻瓜式地一鍵飛行,整個飛行過程,不管是載人的還是無人的,都是由飛行員來全程操作。
當然,對于普通人而言,你可以體驗這種渲染機。這種機器通過結合虛擬現實頭盔,在不離開地面的情況下能讓你體驗到翱翔天空的快感。當然,它還是游客拍照的最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