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xiàn)之后,3D打印時裝該何去何從?(2)
簡單說,3D打印機就像一臺水泥鑄模機器人,吃進去的是流體,打出來的是模型風干穩(wěn)定之后才是固態(tài)。盡管目前的材料科學可以幫助從現(xiàn)實層面解決用如形如乳膠(甚至更柔軟的片狀材料)一樣的材料完全取代紡織面料作為我們貼身穿著的服裝的原料,但也僅限于實驗室和工作坊的小規(guī)模嘗試。在如何解決此類合成材料的成本和設備維護問題方面,要在服裝業(yè)內(nèi)實現(xiàn)規(guī)模化量產(chǎn)還有許多瓶頸需要突破。
這么說來,3D打印之于時裝就是彩虹咯?看得見卻觸不著。
身在一線的設計師總是變著法子刷新我們對穿戴的認知,除了有Michael Schmidt和Francis Bitonti嘗鮮為Dita Von Teese制作3D打印服裝之外,先后已有一大批新技術狂熱設計師沾染這門新工藝。每一場秀都被男人們奉作視覺盛宴的Victoria’s Secret(維密)在2013年內(nèi)衣發(fā)布會上就用上了3D打印技術,用以打印制作維密天使背上的翅膀和一些附屬配件結構。
另一個名叫Anouk Wipprecht的荷蘭設計師,從仿生學中獲取靈感,用3D打印技術完成了一系列集合呼吸感應器和距離感應器的、能夠具備防御功能的服裝作品。
還有下圖這樣的,外表平平,但這裙子會調(diào)雞尾酒。每次主人和別人互動時,氣動控制閥會把背后的酒倒到胸前的小杯子里。
以及下面這條裙子,因為利用高性能絕緣材料打印,所以它可以保護穿著者抵御50萬伏的電壓。
如果這些超出了你腦洞所能容納的極限,或許像Iris van Herpen這樣務實且前衛(wèi)的設計師能夠在視覺美感上用3D打印技術給你一個舒服的交代。她巧妙地用打印原料模擬了傳統(tǒng)織物的柔軟質(zhì)感,倒是很有可能為3D技術在服裝業(yè)內(nèi)的普及打開一個門檻較低的思路。
說到這,你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一度被捧上天的新技術在面臨傳統(tǒng)制造技術壟斷的格局前,尚存一些技術短板,在服裝業(yè)范疇內(nèi),它至多充當為打醬油的群眾演員,為服裝附屬結構和配件提供一些可能性。若要問3D打印技術何時可以進入尋常人家,讓每個人都化身為自己衣櫥的設計師,隨心所欲打印獨屬于自己的服裝,那這問題可就問得有點遠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