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把設計師理想變成現實
3D空間結構打印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FabUnion的其中一項課題研究就是基于材料與性能化結合的大型3D打印技術探究。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舉辦的2016數字未來(DigitalFUTURE Shanghai 2016)暑期夏令營中,FabUnion進行了機器人空間結構打印課程的研究與成果展示,并獲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評。而這次基于之前的打印技術研究成果上,再次結合機器人進行戶外城市家具打印研究,實現家具建造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與誰共坐”
概念效果圖
椅子的造型更偏重于流動性,詮釋一種動態過程產生的結果
椅子的曲面所產生的反射光能帶來一種具有速度的動態感
“與誰同坐”椅設計的靈感源于對物體動態性的捕捉表達,而從物體動態性出發進行設計的根源還要追溯至建筑師Greg Lynn時代。Greg Lynn追求“動”的建筑,他的理念中,動的建筑并非建筑能夠如同動物等產生物理位移,恰恰相反,建筑還是靜止的物體,只不過其設計形式源于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在計算機軟件中進行模擬——建筑都源于一個基本形體,在一個具有“場”性質的環境影響下生長、變形、變異。Lynn截取某一時刻的瞬間形態作為建筑形式的確立。這就好比動畫片由很多幀畫面組成,并且以每秒16幀或以上去播放(一般動畫片都是以每秒24幀的速度播放的),使眼睛對連續的動作產生錯覺(因為視覺暫留現象所造成),這樣產生的連續動作每一幀圖畫都有可以看成動畫隨著時間運動在某一時刻所產生的“定格”。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