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電機磁芯研究新進展
磁芯是一種具有高磁導率的片狀磁性材料。它們通常被用于各式電氣系統和機器中的磁場引導,包括電磁鐵、變壓器、電機、發電機、電感器和其他磁性組件。
至今,由于磁芯效率較難保持,所以磁芯的3D打印問題一直是個挑戰。但有研究團隊現已提出一種全面基于激光的增材制造工作流程,稱該工作流程可以產生優于軟磁復合材料磁性的產品。
具有電磁特性金屬的增材制造是一個新興研究領域。一些電機研發團隊正在開發和集成自己的3D打印組件并將其應用到系統中,設計自由是創新的關鍵之一。
舉個例子,具有磁性和電氣特性的3D打印功能性復雜部件能為定制的嵌入式電機、執行器、電路及變速箱鋪平道路。這樣的機器可以在數字化的制造設備中生產,只需較少的裝配與后處理等,因為許多部件都是3D打印。但礙于種種原因,3D打印大型復雜電機部件這一愿景并未實現。主要是因為設備方面有某些需要達到具有挑戰性的要求,例如用于提高功率密度的小氣隙等,多材料組件的問題更不用說了。因此到目前為止,研究主要集中在更“基本”的部件上,如3D打印軟磁轉子,銅線圈和氧化鋁導熱器。當然軟磁芯也是重點之一,但在3D打印過程中最需要解決的障礙是怎樣最大限度地減少磁芯損耗。
上圖為一組3D打印樣品立方體樣件,展示了激光功率和打印速度對磁芯結構的影響。
為了展示優化后的3D打印磁芯工作流程,科研人員確定了應用的最佳工藝參數,包括激光功率、掃描速度、艙口間距和層厚度。并且經研究得出退火參數的影響,以實現最小的直流損耗、準靜態、遲滯損耗和最高磁導率。確定最佳退火溫度為1200°C,相對密度最高為99.86%,最低表面粗糙度為0.041mm,滯回損失最小為0.8W/kg,極限屈服強度為420MPa。
最終經研究人員證實,基于激光的金屬增材制造是一種可行的3D打印電機磁芯材料方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員打算表征零件的微觀結構,以了解晶粒尺寸和晶粒取向,以及它們對磁導率和強度的影響。研究人員還將進一步研究優化3D打印核心幾何形狀的方法,以提高性能。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