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式低價,卷不出3D打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
文/三帝科技董事長 宗貴升
作于2024年1月5日
小寒見朋友,聊天海闊天空。從新能源汽車低價競爭惡果初現,到對3D打印行業的警示,再到落筆分享,這一天挺充實。
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勢崛起
言歸正傳,在當今全球產業發展的浪潮中,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展現出了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回顧過去幾年,其產銷量呈現出持續攀升的態勢,這背后是無數企業的奮勇拼搏以及市場需求的有力支撐。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中,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一發展軌跡:2023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 958.7 萬輛和 949.5 萬輛,相較于前一年,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 35.8%和 37.9%,而市場滲透率也歷史性地達到了 31.6%。這一成績不僅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已經站穩腳跟,更預示著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時間步入 2024 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度不減反增。據高工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一舉突破 1750 萬輛,再次刷新了歷史記錄。在中國市場,截至 2024 年 11 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達到 1134.5 萬輛和 1126.2 萬輛,同比增長 34.6%和 35.6%。這樣的增長速度和市場規模,讓全球都為之矚目,也吸引了眾多資本和企業的涌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自殺式降價,危機重重
然而,當我們撥開這繁榮的表象,深入探究行業內部的發展狀況時,就會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自殺式降價”的危機正在悄然蔓延。這種現象的出現,源于部分企業過度追求市場份額,采取了一種短視且激進的競爭策略。
以某知名品牌為例,在市場競爭的重壓之下,其一款原本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和利潤空間的車型,在短短半年內價格降幅竟然超過了 30%。這樣大幅度的降價,使得該車型的售價迅速接近成本線。從短期市場反應來看,這一舉措確實吸引了不少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其銷量也因此有了顯著的提升,在月度銷售排行榜上的名次也迅速攀升。但這種看似成功的營銷策略,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隱患,給企業自身以及整個行業都帶來了諸多難以解決的弊端。
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利潤的大幅縮水是最為直接的后果。原本用于研發投入的資金被迫削減,這對于一個依賴技術創新驅動發展的行業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企業原本規劃好的一系列技術升級項目,如電池技術的突破、自動駕駛系統的優化等,都因為資金短缺而進展緩慢。電池技術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其能量密度的提升、充電速度的加快以及續航里程的增加,都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和時間投入。而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更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從低級別的輔助駕駛到高級別的無人駕駛,每一個技術階段的跨越都需要企業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算法優化、傳感器研發以及大量的路測數據收集。但由于降價導致的利潤減少,企業在這些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捉襟見肘,使得產品在技術迭代方面逐漸落后于競爭對手,影響了產品的持續競爭力。
與此同時,這種低價競爭的策略還對整個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當汽車制造商不斷壓低零部件采購價格時,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為了在微薄的利潤空間中生存,部分零部件供應商不得不采取降低質量標準的手段來降低生產成本。一些原本采用高品質材料的零部件,被換成了性能稍遜但價格低廉的替代品;在生產工藝上,也可能會簡化一些質量檢測環節,以節省成本。這樣的結果就是,整車的產品質量變得參差不齊。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這些低價車型后,很快就發現了諸多質量問題,如電池續航虛標、車輛異響、電子系統故障等。隨著消費者投訴的不斷增多,行業的整體聲譽受到了嚴重損害,不僅影響了該品牌的形象,也讓消費者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3D打印行業也快速發展
如今,我們將目光投向另一個正處于快速發展關鍵時期的行業——3D 打印行業。據Protolabs發布的《2024年3D打印趨勢報告》,按復合年增長率21%計算,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48億美元。2024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近5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于全球水平。
3D打印價格戰,內卷嚴重
在3D打印這個充滿潛力的新興領域,不少企業似乎也陷入了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相似的價格競爭誤區,將“降價”視為快速搶占市場的捷徑。據市場調研機構的詳細數據顯示,某些入門級 3D 打印機的價格在短短一年內下降幅度接近 40%。這種價格的急劇下跌并非源于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降低,而是部分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進行銷售,導致市場價格體系的混亂。
在這種自殺式降價的趨勢下,許多 3D 打印企業的利潤率已經趨近于零甚至為負。從企業的經營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信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蔓延,整個 3D 打印行業都將面臨嚴重的后果。首先,企業由于缺乏足夠的利潤支撐研發創新,將無法突破當前 3D 打印行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例如,在材料適應性方面,目前 3D 打印材料的種類仍然相對有限,許多高性能的材料還無法實現高效、精準的打印,這限制了 3D 打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醫療等高端領域的廣泛應用。而打印精度與速度的平衡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提高打印精度往往會導致打印速度大幅下降,反之亦然,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研發資源進行技術攻關。但在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情況下,企業根本無力承擔這樣的研發成本,只能維持現有的技術水平,陷入低水平重復競爭的泥沼。
從行業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這種自殺式降價行為將使得 3D 打印行業難以實現從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在全球范圍內,3D 打印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布局,加大研發投入,試圖在這一新興產業中占據領先地位。如果中國的 3D 打印企業僅僅依靠低價競爭,而忽視了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將無法在全球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整個行業將錯失當前發展的黃金機遇,逐漸走向衰敗,高端裝備低端化,淪為全球產業鏈中的低端環節,只能依靠微薄的加工利潤生存,而無法掌握核心技術和市場話語權。
產業的未來,要注重長遠發展
因此,無論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是 3D 打印行業,乃至所有的產業發展,都應該深刻認識到,依靠自殺式降價的短視行為是無法卷出產業的未來的。只有堅定不移地走技術創新之路,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制定并遵循合理的市場競爭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真正開創出光明且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未來。企業應當將目光放長遠,加大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團隊,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推動產業的升級換代。同時,政府和行業協會也應當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制定相關政策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為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這樣,我們的產業才能在全球經濟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