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500年前假肢手復制品暗示了文藝復興時期截肢者的生活
奧本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3D打印技術重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假肢,為了解歷史上截肢者的經歷提供新的視角。這支由歷史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專注于研究卡塞爾手,這只16世紀的德國假肢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知的約35只機械手之一。
圖片來源:奧本大學
該團隊利用PLA材料開發了3D打印模型,使這件擁有500年歷史的文物能夠供研究人員和公眾參觀。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幫助重建了原始鐵制假肢的內部機制,使學者們能夠了解這些裝置的功能。這些模型能夠對歷史上假肢使用者可能進行的活動進行物理測試。
在首次公開演示期間,研究團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戰:他們模型上的主釋放桿反復斷裂。該釋放桿由一塊三角形板組成,板子連接到一根細桿上,用于釋放被卡住的手指。盡管它經受住了包括舉起20磅重物體在內的嚴格實驗室測試,但在普通觀眾操作時還是斷裂了。
工程團隊發現,用戶扣動扳機的力度過大、速度過快,導致塑料部件失效。他們修改了設計,縮短了釋放扳機周圍的開口,以限制用戶的動作,這也提高了模型的歷史準確性。歷史學家們制作了教學視頻,教授正確的操作技巧。
實施這些改進后,團隊成功地向大學課堂演示了四個改進后的模型,且未出現任何機械故障。該項目隨后向公眾發布,并提供可供消費級3D打印機下載的文件。這一經驗凸顯了無論是古今假肢使用者,都必須通過實踐學習正確的技巧,才能有效地操作假肢。
資料來源:theconversation.com
(責任編輯:admin)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