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二手3D打印機創業造就1000萬資產
3D打印產品。記者 趙浛銳 攝
鴻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武小剛介紹3D打印技術。
買回一臺二手的3D打印機
三年研發出三代3D打印機
橫瀝草根武小剛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能打印模具市場超過八成的產品
照明、溫度、伺服、激光、電源。熟練地操作這五個綠色的按鈕,這臺自動化設備就可以打印出精美的工藝模具,即使是三維的也不在話下。
這臺自動化設備就是時下模具行業最流行的神器——3D打印機,這五個按鈕集中了最核心的控制系統。研發者武小剛最自豪的是,這種3D打印機是他一手設計、研發、組裝起來的。近二十年的技術積累,3年的工廠生產測試,現在經他手研發出來的3D打印機已出了第三代,“若資本雄厚一點,將研發第四代,能打印珠寶黃金首飾產品。”
武小剛是絕對的“技術控”,除了春節休息幾天外,其余時間基本上與3D圖紙和模具廝守,即使現在已研發出第三代3D打印機,組建了屬于自己的鴻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但武小剛也沒松懈,“每天晚上從沒在12點前下過班。”
購買的二手3D打印機精度不高
武小剛自報家門,“我是甘肅人,1998年大學畢業,理工科專科學歷。2002年南下,一直在模具行業擔任技術人員,從事研發工作。”現在已成立公司,只有18個人,八成以上是技術人員,“基本上都是圍繞3D打印技術轉。”
真正讓武小剛進入3D打印機產業,得從一臺二手3D打印機說起。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武小剛第一次接觸到3D打印機。“新奇又高效。”于是,2008年武小剛和拍檔合伙購買一臺二手的3D打印機,開始從事對外模具加工服務。
“那臺設備從虎門購入,花了差不多40萬元。”武小剛說,這臺二手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精度不夠高,往往需要后續打磨加工。但客戶對產品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做得更精細。
武小剛當時想,自己研發一臺高精度的3D打印設備該多好。他立即行動起來。得益于平時在模具行業的積累和人脈,他的構想得到深圳一位3D行業的博士的支持,“即使現在有什么難題,也可以深夜給他打電話。”
從2012年3月開始自主研發激光快速成型3D打印機,到2014年3月初賣出第一臺,歷時整整兩年。武小剛記得,“從預想開始,到選材、選配件、設計圖紙、外發加工,再自行組裝調試,終于看到自己研發的3D打印機打印出精美的產品,感覺就像得到了一個孩子,確實高興。”
資金積累是關鍵問題
目前模具行業內一些設計復雜、塊頭較大、精度要求高的模型加工,往往會選擇3D打印機來完成。精度與效率,通常是衡量3D打印機的關鍵指標。
武小剛坦言,“我們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在精度方面完全沒有問題,目前至少是行業內前茅。不過,我們的效率可能比同行業水平低20%左右。”
這正是武小剛努力的方向,在短短的三年內,推出三代3D打印機,但受制于資金和技術,武小剛一直是“螺絲殼里做道場”。
武小剛表示,LP3D打印機打印的分層厚度是0.05mm,由于利用數字光處理技術,打印的模型會更具質感。“但這意味著需要更高精度的原材料和資金。”對于創業剛起步的技術員來說,武小剛坦言還是有壓力的。
因此,只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盡量控制人工成本。武小剛的團隊里沒有后勤人員,18個人基本上都圍繞著技術轉,一步步地完善3D打印機,“從303,到480,再到現在600,我們已推出了第三代。”若有雄厚的資金,一兩年可以研發出第四代。
最令武小剛欣慰的是,“我們的客戶,都非常認同我們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目前,武小剛已設計出自己的商標,“表面上只有5個簡單的按鈕,但集中了最核心的控制系統。這臺3D打印機就是我們親手研發組裝起來的,能打印目前模具市場上超過八成的產品。”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讓武小剛充滿了底氣,“第二代3D打印機我們只賣50萬/臺,但同檔次的市場價是130萬元。”
雖然中間有相當大的差價,但武小剛仍堅守自己的誠信底線,“我們有精度缺效率,目前有這么多客戶認同,已經非常感動了。”
武小剛認為現在還是原始積累階段,“技術層面的問題不大,關鍵是資金積累。但即使有好產品也不能漫天要價。研發新一代3D打印機,有時真急不得,得一步步地來。”
不過,武小剛很自信,“別看我們這個地方小,但目前公司一個月可生產出10臺激光3D打印機。前年產值才200萬,2014年就實現1000萬元。”此外,他還透露,曾接到一家企業500臺家用型3D打印機的訂單。
創業除了懂技術還要能堅守
作為技術派,武小剛比較低調,從他派給大家的名片,就可一窺端倪。
“鴻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武小剛。”除了聯系方式和地址,看不到任何職務。“我本來就是草根創業,從圖紙設計、技術研發、工業設計到程序開發、生產銷售等全套流程,我都得親力親為,帶著團隊一起做,沒有一個明確的職位。”武小剛如是說。
談到時下的創業浪潮,武小剛謹慎了起來,“創業還得有一定準備工作。特別是3D打印技術行業,得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對3D行業的最新技術和市場需求,有全面的認識。搞技術是冷板凳,需要耐得住,并下得功夫堅守。”
在創業過程中,武小剛也遇到不少創業伙伴,“有個技術人員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3D打印技術,自己也組裝了一臺。但結果證明不能生產出任何東西。”武小剛認為,投入了不少資金,也花費了許多時間和心血,結果卻無功而返,確實值得探討。
3D打印機是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光憑一腔熱血,肯定行不通。”武小剛十分感謝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提供了場地支持,還減免了租金。”不然,光靠自己的資金積累和技術,無法研發出這么多好產品。
武小剛最期待的是,政府能加大對3D打印機的資金扶持力度。“我們現在最缺的還是資金,整個研發過程中需要消耗的資金比較大,就算你現在掌握了前沿技術,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也只能干著急,沒辦法讓它真正變成現實的東西。”
創業心聲
研發3D打印機
要有自主知識產權
作為3D打印機研發一線人員,武小剛認為,草根創業確實比別人更辛苦,實現理想也更不容易,“技術活,更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
目前,武小剛已為自己研發的產品設計了商標,但還沒有注冊下來,“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了,蘇州還出現了冒充我們公司的產品。”
在武小剛眼里,無論研發出多少代3D打印機,仍然有可以繼續完善的空間。要進一步做強做大,一定要重視自主知識產權保護。“保護自己的產品,如同保護自己的孩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