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奧德萊3D打印CEO袁大偉:生而不同,人人不凡
時間:2015-04-14 19:23 來源:創業邦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本文轉自:創業邦
導語:奧德萊(AOD)三維打印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3D打印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科技企業。

袁大偉剛到北京的時候就清楚的知道,有一天中國人都會知道他,包括現如今見到副總理的經歷,在當時的他看來也是早晚的事。最終這一切,在六年后的今天全部實現。而幫助他實現夢想的正是3D打印技術。
和袁大偉的采訪在他們公司北京的辦公室進行,離清華東門僅幾步之遙的辦公地點是他對母校感念的方式。袁大偉講話溫和、語速平緩、邏輯清晰,幾小時的采訪中幾乎沒有任何情緒的波動,在這些理性的特點之上,他說自己“相比于同行業其他創業者自己最大的優勢是感性。”
3d,aod3d
說這話的他,穿著普通的帽衫、牛仔褲,儼然一個大學生。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個創造眾籌“奇跡”的年輕CEO。
什么是3d打印機?
3D打印機是基于3D打印技術直接打印出實物的打印機。它擁有更加開放的技術和低廉的成本,更容易走入家庭使用。袁大偉告訴記者:“在未來十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大量企業、家庭將像今天擁有一臺hp打印機一樣,擁有一臺可以隨時打印三維實物的3D打印機。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打印出飾品、杯具、玩偶,甚至個性化的家具。將來的生產不再是大規模標準化的天下,設計不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設計,并將這種個性化的創意分享給世界各地的愛好者。”
AOD的形成
做3D打印機之前袁大偉是建筑設計研究院的一名設計師,談起當時離開設計院的初衷,袁大偉向創業邦記者表示:“一個設計師,他可能面對的只是一個業主,或者是一座城市;而相比于設計師,做一個科技產品可能服務的人群更廣。所以當時就想改變一下人生的方向。”早在設計院的時候,袁大偉就接觸過3D打印,由于從事的是數字化設計,他根據自身經歷深刻的認識到3D打印技術給設計師工作帶來的便利。于是,這給了當時從設計院出來還沒完全想好要做什么的袁大偉一個靈感上的啟發。
項目確定了,經營起來卻并不容易。和其他創業者一樣的是,談起初創的艱難,袁大偉直言“缺錢”是最大的困難。由于父母也有創業的經歷,袁大偉在創業之初就對創業的艱難有一定的心理建樹,但后期資金的缺乏還是讓他“焦頭爛額”。可盡管是面對資金的“高壓”,他仍然堅持在一年時間內“不銷售不宣傳”的理念,帶領團隊潛心產品的研發。最驚險的是,因為資金問題企業曾面臨過“資金鏈斷掉”的危險,最后,是他獲得的100萬獎金讓整個團隊渡過了財務上的“寒冬”。記者問道:“如果能重來一次,還會選擇創業嗎?”袁大偉的回答十分篤定,“還是會。”
AOD2013年12月15日新產品發布會可謂是一炮而紅,眾人紛紛看到了這個企業無可估量的未來。但在光鮮背后是袁大偉和團隊的孤注一擲。“當時做這個發布會我們砸了70萬,但是我們賬面上的資金只有30萬,還有40萬是創始人團隊中的兩個人墊的。”盡管后期事實證明了他們的孤注一擲是正確的選擇,可袁大偉表示當時其實并沒有想那么多。“就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這可能也是我是設計師出身的原因,寧可把一個公司做挎,也要做出滿意的產品。”
發布會過后,A輪融資變得相當順利。3月16日晚,袁大偉在校友微信群發布了一條消息,宣布進行眾籌,3小時內認購金額達到120萬元,17日晚,眾籌數額過400萬。至今為止,這仍算是3D打印行業的一個創舉。而之所以選擇“眾籌”,袁大偉表示:“想到了給過我們很多幫助的清華校友,一旦A輪融資以后,他們永遠進不來了,挺遺憾的,我們想做一點感恩的活動。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們把A輪融資做個常規的,做給我們的校友,把公司做好就等于回報他們了。”談起“幸福來得太突然”的“眾籌”結果,袁大偉的表情沒有太多的“波瀾”,他將這一切歸功于前期一年多的投入和經歷,“盡管是我在電腦前隨便寫的一個東西,但如果沒有前期一年多的積累,寫出來的東西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袁大偉給AOD的員工定位是“每個人都是設計師。”在他看來,設計師的感性能力是同行業競爭中的有力優勢,因為設計師能及時感知到人們生活里的需求,并能用最貼近的形式將科技很好的轉換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須。“這樣有利于把用戶需求做到最好。”盡管強調產品做到最好,但是面對競爭,袁大偉很是淡然,“大家都把產品做好,一起推動行業進步豈不更好。”
“生而不同,人人不凡。”是AOD堅持奉行的企業文化。“我們要通過我們的理念、培訓、以及工作方式將曾經以為自己是‘炭’的員工打磨成‘鉆石’。”這是AOD 團隊有了管理之后,袁大偉對于企業文化的解讀。
現如今,AOD員工的平均年齡是88年。記者問道袁大偉在心態上和員工們是否接近,“除了在生活追求上不太一樣,其他方面還是很靠近的。”他說自己基本是一個沒有生活的人,從到北京來的第一天直到現在,除了隨著學校做調研,基本沒逛過北京。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這是他的工作時間,其余休息時間幾乎都在想和工作有關的事情。第一年正式工作的時候,他只休過5天,后續加班更是常事。或許是他這種對工作的狂熱影響了員工,在AOD,員工上午面試下午工作,晚上加班到12點并不罕見,周六日的辦公室基本都有人在工作。也正是這樣,AOD團隊在行業的“執行力”有目共睹。
袁大偉最初的夢想是做企業家,后續學了設計之后又喜歡上了設計。“很幸運的是3D打印技術能夠將這兩個夢想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而談到創業經驗的時候,他表示:“首先要有好的心態,其次運氣很重要。因為努力的人太多,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
談及3D打印的前景,袁大偉有信心十年內這個技術能普及每個家庭。而談及十年后的自己,他甚至笑言“有退休的打算。”“現在我們就已經在培養接班人了,我們的團隊是七年一輪換,要不斷保持它的創新能力。”記者問道:“會不會遺憾?”袁大偉看得很淡,“就算最后可能不是我站在行業領袖的位置。但是那個人仍然代表著AOD的精神,這就可以了。我肯定還是會參與到3D打印技術的推廣中去。比如,用3D打印建造酒店、游樂園,這些恰好都和設計有關,也是我喜歡的事。”
從學生到創業者到被副總理接見,無論是眾籌的成功還是媒體的爭相報道,袁大偉的心態基本沒怎么變過。他自信這一切早晚都會來,也認識到幸運必須有前期的努力做基石。就像AOD員工對他的評價:“我們老板平常是個特別隨和的人,對技術有極致的追求。但是別看他那么溫和,其實,什么事情他都心里有數,很清楚、明白。”
3D打印技術是工業4.0的核心,是“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很關鍵的一步。我們不難發現,設計離我們并不遙遠。工業,未來也許不再是陌生的名詞,或許我們只需要一些標準的數據,就能自己在家動手設計打印出專屬于自己的產品,從而解決我們的衣食住行。每個人生來就是不同的個體,不凡是潛在的基因,設計或許是一種激發的元素,而3D打印讓這種元素不再“高不可攀”。
導語:奧德萊(AOD)三維打印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3D打印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科技企業。

和袁大偉的采訪在他們公司北京的辦公室進行,離清華東門僅幾步之遙的辦公地點是他對母校感念的方式。袁大偉講話溫和、語速平緩、邏輯清晰,幾小時的采訪中幾乎沒有任何情緒的波動,在這些理性的特點之上,他說自己“相比于同行業其他創業者自己最大的優勢是感性。”
3d,aod3d
說這話的他,穿著普通的帽衫、牛仔褲,儼然一個大學生。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個創造眾籌“奇跡”的年輕CEO。
什么是3d打印機?
3D打印機是基于3D打印技術直接打印出實物的打印機。它擁有更加開放的技術和低廉的成本,更容易走入家庭使用。袁大偉告訴記者:“在未來十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大量企業、家庭將像今天擁有一臺hp打印機一樣,擁有一臺可以隨時打印三維實物的3D打印機。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打印出飾品、杯具、玩偶,甚至個性化的家具。將來的生產不再是大規模標準化的天下,設計不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設計,并將這種個性化的創意分享給世界各地的愛好者。”
AOD的形成
做3D打印機之前袁大偉是建筑設計研究院的一名設計師,談起當時離開設計院的初衷,袁大偉向創業邦記者表示:“一個設計師,他可能面對的只是一個業主,或者是一座城市;而相比于設計師,做一個科技產品可能服務的人群更廣。所以當時就想改變一下人生的方向。”早在設計院的時候,袁大偉就接觸過3D打印,由于從事的是數字化設計,他根據自身經歷深刻的認識到3D打印技術給設計師工作帶來的便利。于是,這給了當時從設計院出來還沒完全想好要做什么的袁大偉一個靈感上的啟發。
項目確定了,經營起來卻并不容易。和其他創業者一樣的是,談起初創的艱難,袁大偉直言“缺錢”是最大的困難。由于父母也有創業的經歷,袁大偉在創業之初就對創業的艱難有一定的心理建樹,但后期資金的缺乏還是讓他“焦頭爛額”。可盡管是面對資金的“高壓”,他仍然堅持在一年時間內“不銷售不宣傳”的理念,帶領團隊潛心產品的研發。最驚險的是,因為資金問題企業曾面臨過“資金鏈斷掉”的危險,最后,是他獲得的100萬獎金讓整個團隊渡過了財務上的“寒冬”。記者問道:“如果能重來一次,還會選擇創業嗎?”袁大偉的回答十分篤定,“還是會。”
AOD2013年12月15日新產品發布會可謂是一炮而紅,眾人紛紛看到了這個企業無可估量的未來。但在光鮮背后是袁大偉和團隊的孤注一擲。“當時做這個發布會我們砸了70萬,但是我們賬面上的資金只有30萬,還有40萬是創始人團隊中的兩個人墊的。”盡管后期事實證明了他們的孤注一擲是正確的選擇,可袁大偉表示當時其實并沒有想那么多。“就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這可能也是我是設計師出身的原因,寧可把一個公司做挎,也要做出滿意的產品。”
發布會過后,A輪融資變得相當順利。3月16日晚,袁大偉在校友微信群發布了一條消息,宣布進行眾籌,3小時內認購金額達到120萬元,17日晚,眾籌數額過400萬。至今為止,這仍算是3D打印行業的一個創舉。而之所以選擇“眾籌”,袁大偉表示:“想到了給過我們很多幫助的清華校友,一旦A輪融資以后,他們永遠進不來了,挺遺憾的,我們想做一點感恩的活動。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們把A輪融資做個常規的,做給我們的校友,把公司做好就等于回報他們了。”談起“幸福來得太突然”的“眾籌”結果,袁大偉的表情沒有太多的“波瀾”,他將這一切歸功于前期一年多的投入和經歷,“盡管是我在電腦前隨便寫的一個東西,但如果沒有前期一年多的積累,寫出來的東西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aod3d,3d打印機
目前, AOD品牌3D打印機目前已經推出了5個系列機型,分別針對教育、設計、食品、工業、民用等各大領域。并獲得了十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在打印精度、操控模式、數據傳輸性能等方面居于國際領先地位,并擁有自主研發的多語言軟件系統。然而,在這些技術背后的打磨是難以想象的。從最初的設計構想到現在的成品,袁大偉能想得起來的修改就有30余次。中間為了攻克設計難題,他們甚至通過各方渠道聯系到了“嫦娥衛星”的研究人員為他們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袁大偉給AOD的員工定位是“每個人都是設計師。”在他看來,設計師的感性能力是同行業競爭中的有力優勢,因為設計師能及時感知到人們生活里的需求,并能用最貼近的形式將科技很好的轉換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須。“這樣有利于把用戶需求做到最好。”盡管強調產品做到最好,但是面對競爭,袁大偉很是淡然,“大家都把產品做好,一起推動行業進步豈不更好。”
“生而不同,人人不凡。”是AOD堅持奉行的企業文化。“我們要通過我們的理念、培訓、以及工作方式將曾經以為自己是‘炭’的員工打磨成‘鉆石’。”這是AOD 團隊有了管理之后,袁大偉對于企業文化的解讀。
現如今,AOD員工的平均年齡是88年。記者問道袁大偉在心態上和員工們是否接近,“除了在生活追求上不太一樣,其他方面還是很靠近的。”他說自己基本是一個沒有生活的人,從到北京來的第一天直到現在,除了隨著學校做調研,基本沒逛過北京。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這是他的工作時間,其余休息時間幾乎都在想和工作有關的事情。第一年正式工作的時候,他只休過5天,后續加班更是常事。或許是他這種對工作的狂熱影響了員工,在AOD,員工上午面試下午工作,晚上加班到12點并不罕見,周六日的辦公室基本都有人在工作。也正是這樣,AOD團隊在行業的“執行力”有目共睹。
袁大偉最初的夢想是做企業家,后續學了設計之后又喜歡上了設計。“很幸運的是3D打印技術能夠將這兩個夢想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而談到創業經驗的時候,他表示:“首先要有好的心態,其次運氣很重要。因為努力的人太多,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
談及3D打印的前景,袁大偉有信心十年內這個技術能普及每個家庭。而談及十年后的自己,他甚至笑言“有退休的打算。”“現在我們就已經在培養接班人了,我們的團隊是七年一輪換,要不斷保持它的創新能力。”記者問道:“會不會遺憾?”袁大偉看得很淡,“就算最后可能不是我站在行業領袖的位置。但是那個人仍然代表著AOD的精神,這就可以了。我肯定還是會參與到3D打印技術的推廣中去。比如,用3D打印建造酒店、游樂園,這些恰好都和設計有關,也是我喜歡的事。”
從學生到創業者到被副總理接見,無論是眾籌的成功還是媒體的爭相報道,袁大偉的心態基本沒怎么變過。他自信這一切早晚都會來,也認識到幸運必須有前期的努力做基石。就像AOD員工對他的評價:“我們老板平常是個特別隨和的人,對技術有極致的追求。但是別看他那么溫和,其實,什么事情他都心里有數,很清楚、明白。”
3D打印技術是工業4.0的核心,是“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很關鍵的一步。我們不難發現,設計離我們并不遙遠。工業,未來也許不再是陌生的名詞,或許我們只需要一些標準的數據,就能自己在家動手設計打印出專屬于自己的產品,從而解決我們的衣食住行。每個人生來就是不同的個體,不凡是潛在的基因,設計或許是一種激發的元素,而3D打印讓這種元素不再“高不可攀”。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