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用科技玩轉3D打印 讓堅持孵化創業夢想
李杰接受人民網黑龍江頻道記者采訪。趙慧斌 攝
人民網哈爾濱5月30日電(楊海全、實習生馮靜、汪博)最近,“3D打印”一詞持續升溫,在3D打印的市場上,我國已經有不少嗅覺敏銳的掘金者,并且這個群體正在不斷擴大,李杰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名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研究生,李杰看起來與其他學生沒有什么不同。但是正是這位戴著眼鏡、穿著干凈樸素、看起來有些瘦弱的男生,創立了哈爾濱“小螞蟻3D打印”團隊,并帶領這個團隊實現了一些技術上的突破、制作出了許多3D打印成品。在哈爾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里,一間擺放3D打印機的實驗室、兩排辦公桌和一個展柜就是他們團隊全部的辦公空間。在這個創新夢工廠里,李杰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創業歷程。
關于過去:引水方知開源不易
盡管現在李杰一直在從事與3D打印有關的研究,但是在高考前,他的理想專業卻是制藥,將中藥推向全世界的夢想一直根植于心。陰差陽錯之下,他成為了材料專業的一名學生。在四年的學生生涯中,他一心一意學習,逐漸喜歡上了這門專業,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保研資格。
本以為研究生生活也會像其他同學一樣上課、做實驗、泡圖書館、做畢業設計,沒想到他遇到了對他的研究生生涯影響最大的人:于彥東教授。于老師一直想從事3D打印的研究,于是找來李杰商量。正好李杰想將自己學的材料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他也注意到3D打印正是一門具有挑戰的實用技術。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哈爾濱小螞蟻3D打印”誕生了。
盡管在建立團隊時一帆風順,但他在經營時卻遇到了許多的困難。技術瓶頸突破慢、隊員意見分歧大、成本控制把握難,這些問題時時刻刻都在困擾著他。有時因為一個技術問題解決不了,大家爭論得面紅耳赤,有時因為一個小小的代碼錯誤,之前的所有工作都要推倒重來。一切的一切,都在考驗他的耐心和責任感。“那段時間大家都揪著心,很緊張,是李杰的堅持和認真把大家都團結到了一起。”團隊成員孟陳力回憶說。經過大家夜以繼日地調試、商量,問題被一一解決。經歷了這些“風波”后,隊員們的心已經緊緊聯系在一起。
李杰近照。趙慧斌 攝
關于現在: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在我國,由于3D打印機昂貴的價格,企業就成為主要購買目標。但即使對于企業來說,這個價格也足夠昂貴。這就使我國不能形成3D打印的產業鏈,制約了3D打印的市場化進程,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產品成了這個團隊一直懸而未決的煩惱。
辦公室的展柜中擺放著大大小小幾十個3D打印成品,提到這些,李杰一臉自豪。“這個是大白,這個是鏤空的鳥巢,這個是彩色椰子樹,這個是原子結構圖……”他一一向記者介紹。這些展品傾注了他們全部的心血,從單色、單一造型到鏤空、雙色、人物造型,這些改變正是他們努力突破的結果。團隊成員劉越說:“每次看到這些成品,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孩一樣,感覺長久以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團隊成立之初,李杰找來了自己的女朋友幫忙。盡管平時因為技術問題爭執不斷,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因為這些瑣事,我們的感情反而更加堅固了,不管遇到什么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解決。”說到這兒,李杰羞澀地笑了一下。
目前團隊經營已步入正軌,李杰還是時時刻刻不忘記給自己充電。閱讀、查文獻、聽專業講座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怎樣去實現技術上的突破。這是他每天最關心的。如今,在他的帶領下,隊員們像一只只小螞蟻,凝聚在一起,撐起這個小小的夢想天堂。
關于未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小螞蟻3D打印社的展柜已經從最初的空空如也變為了如今的琳瑯滿目,李杰說,這代表了公司研發技術的成熟,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他們能做出的產品越發多樣,便能越早的讓3D打印技術實現市場化。
李杰最初的創業動力便是能夠學以致用,而將產品市場化無疑是實現他愿望的最佳途徑,但是怎樣才能完美的實現市場化呢?這再次回到了那個公司定位的老問題上。李杰苦苦思索著,由于3D技術自身的限制性,所以,能將此技術實現技術工業化的可能性極小,那還有哪些路可以走呢?李杰團隊因這個難題而整日茶飯不思,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團隊進行了一番頭腦風暴后,個性化定制這一概念橫空出世。比起工業化來,此方案不光更為新穎還能巧妙的避開3D技術的限制,可謂一舉雙得。
“在讀本科的時候,我有一個座右銘,就是要為中國制造業奮斗終生。”李杰認真的說,“中國的學術研究水平不低,可是創造力卻不盡如人意。所以,我希望能將‘產學研’結合的更好一點,讓我們的科研更有實用性。”正是秉承著這一信念,李杰又將他敏銳的目光鎖定在了如何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因為這是打開市場的一個基本前提。
如今,李杰正帶領團隊用一種嚴謹而又務實的態度在這條路上奮力奔跑著,他相信,團隊的努力一定會讓更廣泛的群眾接受這個項目,而自己的夢想也終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關于經驗:注重細節,敢闖敢拼
談起自己的“老大”李杰,團隊成員孟陳力表示,在生活中李杰就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這一點放在工作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參數不對、一個模型有問題都不行。同時,李杰平時很注重員工的態度,他們有一點點的松懈都會被他發現。
孟陳力還說,自己之所以對這個團隊如此信任有加,一大半的原因在于李杰,因為他很有責任心,而且從不剛愎自用。“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他的管理信條,所以,大家合作起來很愉快。
當初于老師能夠挑選李杰作為項目的合作人,除了志同道合外,便是看中了他的細心與闖勁。而在談起自己的創業感悟時,李杰的想法與于老師對他的看法不謀而合,那就是細節決定成敗。
他說,在創業這條漫長而又充滿艱難險阻的道路上,除了敢闖敢拼的勁頭外,更要注重一些細節,這樣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管理這門藝術,要用最恰當的方法激發出每一個人的潛力。
記者手記:成功源于一點一滴的積累,夢想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等到很多年以后,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那些用汗水與勤奮澆灌出的花朵是那樣的美麗。最后的結果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飽覽了怎樣的風景,收獲了怎樣的果實,有沒有與心中那個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