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依靠3D打印機開店盈利?
近期國內市場中已經開售了3D打印機實體,在網上,約為15000元的3D打印機已經開始走進了普通消費者人群中,我們自己可以通過3D打印機生產自己設計的玩具、塑料杯、筆筒等各種模型,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3D打印機也正式走進國內市場。
2013年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近日在北京開幕。不經意間,3D打印技術已經開始逐漸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除了電商平臺上開賣各款3D打印設備和耗材外,很可能朋友送的一套塑料玩偶、一個戒指,甚至醫學院老師用的人體模型,都是通過3D打印出來的。
杭州設備供應商半年賣出近千臺3D打印機
近年來,關于3D打印的報道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產品可以不用通過工業流水線制造出來,而是通過電腦打印的方式,在辦公室里被“打印”出來。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3D打印就是把原來平面的二維圖形,按照相關的數據,用各種材料還原成相應的實物。
從世界上第一臺3D打印機誕生至今已有20多年。國外已經有了年銷售額上億的3D打印服務公司,除了簡單的杯子、首飾和設備零配件外,3D打印機還能用來生產賽車、鐘表,甚至運用到航空航天、軍事和醫藥等高端領域。
2013年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5月30日在北京開幕,主要就3D打印技術發展趨勢、3D打印技術產業化、3D打印技術如何與傳統產業結合等議題展開討論。杭州先臨三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賢清忙著在會議的間隙,向參會者演示自己公司的3D打印技術。
作為浙江地區3D打印的領軍企業之一,先臨三維向企業和個人提供各種高端3D打印服務。該公司在下沙的打印中心去年僅“打印費”就收了約1000萬元。
黃賢清說,先臨三維是3D打印的設備提供商,今年上半年的銷量預計在一千臺左右,同比增長超過60%,其中絕大部分是制造企業購買的工業打印設備,也有個人購買的消費設備,每臺價格從1萬多元至幾百萬不等。
網購3D打印機開始興起
伴隨著這種新興打印方式迅速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國的網友如今已可以方便地網購3D打印機。
5月初,被不少網民稱為“神器”的“家庭型”3D打印機在一家網站悄然上線,接受預訂。定價為14999元/臺,從網站公布的信息來看,這種3D打印機已經賣出了20多臺,基本每天都能賣出一兩臺。
這種產自美國的Cube個人3D打印機,是3D打印巨頭3DSystems公司最新推出的第二代3D打印機,具備可觸控操作界面、WIFI聯網以及自帶25種打印機模板等功能,大小和一臺小烤箱差不多,可以打印最大不超過14×14×14(厘米)的物品。
在另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上,也有多款3D打印設備可供選擇。賣得最好的是金華一家企業的一款售價5261元的3D打印機,單店賣出685臺;售價最高的是上海某賣家推出的FDM專業熔融型3D打印機,售價高達47.8萬元。
買臺3D打印機開店創業?
那么,個人是不是可以上網買一臺3D打印機來自己創業呢?
有媒體報道稱,今年年初,北京地區第一家3D打印體驗店出現在北京積水潭以北的北京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顧客只需經過十幾分鐘的360度掃描照相和三四個小時的3D打印制造,就能夠得到一個形象逼真的人物塑像。山東第一家3D打印體驗館今年3月份創建,還獲得了濟南市工商局3萬元的創業資金扶持。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買臺3D打印機開店創業,耗材貴門檻高。
不僅3D打印機的身價相差懸殊,而相應的耗材卻都一樣很貴。“和傳統打印機就需要一盒墨粉不同的是,3D打印機需要龐大的材料盒,目前主要是塑料、樹脂、水晶、亞克力和金屬等粉末。”一家網店的賣家介紹說。
另外,由于有最大尺寸和單色打印的限制,所以消費者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打印出一些較大、較復雜或者彩色的東西,只能先打印各個零件,然后自己進行拼接。通常一盒耗材只能打印出15個網球大小的物件,而一盒耗材網上售價為699元。
也有賣家說,目前一臺3D打印機只能用特定耗材,比如金屬3D打印機就只能用幾種金屬做耗材,而不能用尼龍、樹脂等其他材料。這意味著,如果創業者想提供多類材質的3D打印服務,就得配置更多的打印機,進一步增加了制作成本。
第二個難題是技術門檻高,3D打印機的操作者必須會建模。
3D打印作品的流程看似簡單,但其背后的“技術活”卻不簡單。科技行業專家認為,要制作一個3D打印產品,首先要制作數字模型,先通過掃描設備制作“粗稿”,再經過復雜的修改,生成3D打印機能識別的文件;或者是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自己進行3D建模。這意味著,創業的商家必須配備價格不菲的掃描設備,或者是自己掌握建模技術。
前兩個難題導致了3D打印的創業成本很高,那么創業的商家在付出這么高的創業成本后,推出的商品也不會很便宜。黃賢清說,先臨三維的3D打印服務,主要是大型企業和一些設計公司。一般個人要開一家面向消費終端的3D打印店,光設備檔次就要30萬元-100萬元/臺,打印出的如手機殼等產品收費在300元-2000元/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