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華:三度創業 開辟3D打印人像雕塑全新商業模式
12月8日憑一張個人照片或3D掃描真人,就能雕塑出和本人幾乎一模一樣的袖珍版人像,這是泉州青年創客黃景華花費十幾年探索,經歷了兩次失敗,直到今年第三次投資才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創業項目。他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讓仿真人像跟百年滄桑的老照片一樣流傳后世,傾其一生專注造像1000萬人。
黃景華和他“自己”
自學成才:放棄五千月薪,領800元學雕人像
黃景華是四川大竹人,1992年遠赴深圳打工,因為有一定繪畫功底,在一家工藝品廠做了兩年彩繪師。他在工藝品廠里接觸到雕塑設計,好奇心使然,他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雕塑,從實物臨摹學起。
不料,他越學越喜歡,又感覺到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黃景華決定換工作,到另一家工藝品廠做雕塑師。當時主要做圣誕禮品,造型多為圣誕老公公、動物等。盡管只是一名小工匠,但他在新崗位上用心鉆研雕塑技術,水平日漸提升。
1996年底,適逢深圳的工藝品產業向福建轉移,黃景華來到泉州洛江的一家工藝品廠繼續做雕塑師,以他的技術水平和熟練度,廠方支付的月薪達到5000元,這在當時的同類崗位上已算很高的薪資了。半年后,他發現水頭有個美籍華人正在招聘人員制作人像公仔銷往國外,他一下子就迷上了,感覺只有這種靈動的人像才是一個雕塑師足以奉獻一生的追求。
黃景華立馬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完全不在乎新崗位工資僅800元的巨大落差,直奔水頭那家工作室而去。
應該說,這位美籍華人給黃景華帶來了思想上的啟蒙,并沒有實際教學,主要是提供一個工作環境。在那里,黃景華的模仿天賦得到了發揮,很快就把人像雕得惟妙惟肖。
過了大半年,工作室關張,他再次就業,到一家大型工藝品廠當雕塑師。經過這一輪的“充電”和“鍍金”,黃景華的月薪提升到了8000元。
親子題材人像雕塑
艱難起步:背一箱作品,跑上千家工藝品廠
隨著個人能力的提升,黃景華的視野也變得開闊起來。1998年,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開工作室,發揮特長,做人臉雕像的工藝品模型,同時對接很多家工廠,既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又可以接很多訂單掙錢。
想好了就付諸行動,黃景華把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打包在一個大箱子里,背上它們,陌生拜訪、上門自薦,逐一走訪工藝品廠。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市場反應之冷淡完全出乎意料。先是工廠的門衛不放行,即便放行了,進廠后也很難見到老板,有時運氣好見著了,沒一個感興趣的。就這樣,他常常頂著烈日,扛著大箱子。就這樣,他走訪了上千家工藝品廠,但換來的是一身汗水、形象邋遢,陷入人生最低谷。
“當時覺得自己人臉雕得很好,就有點理想化,實際上市場上的工藝品品種非常多,人像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秉S景華回憶說,誤判使他吃盡苦頭。
就在黃景華接近絕望的時候,他在北峰找到了一家做美國牛仔和印地安人造型工藝品的廠家,終于收獲了第一份訂單。雖然只有這么一個客戶,一年的訂單總額卻也做到了幾十萬元。
掘到“第一桶金”的黃景華,決定進修深造。他花了三萬元到四川美院系統化學習人像雕塑。在美院的課程里,人體內在結構是最重要的內容,人像雕塑是從骨頭到肌肉再到皮膚的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這樣做出來的作品與真人高度相似;非專業人士的“捏泥像”技藝則是從外到內,兩者工藝存在天壤之別,最終的效果也不在一個檔次上。
這次進修讓黃景華受益匪淺,回到泉州后,他又做了一些樣品,繼續找工藝品廠對接。機緣巧合,他找到了肯特公司——當黃景華把箱子打開,將作品擺到公司會議室的大桌子上時,老板和老板娘都露出驚訝的表情,大加贊賞?咸毓揪痛顺蔀辄S景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訂單主要涉及美國西部牛仔、黑人、印地安人等模型,年訂單總額達到150萬元。
此時,黃景華的工作室團隊人數擴大到10人,到2008年時這個數字增長到100多人,其中30多人是他親自教出來的徒弟,合作伙伴增加到3家,事業達到一個小巔峰,還買了四套房子。
配備臺燈的人像雕塑
魄力轉型:三度創業,造就線下體驗線上銷售模式
1999年,黃景華開始思考:能否直接面向國內消費市場推廣人像雕塑定制服務。他投資20萬元在南環路租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地方建工藝品廠,安排一個團隊專門做人像,找婚紗店作為銷售渠道,主打婚紗照的人像雕塑產品。
理想與現實再次脫鉤,因為婚紗店想盈利就會把價錢抬高,實際售價消費者難以接受,而且,當時的人像雕塑并不是標準化產品,一旦出現質量或服務不滿意,婚紗店會覺得有損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愿力推。在一年多的時間里,20萬元就“打了水漂”,第一次的人像雕塑創業宣告失敗。
好在黃景華承擔工藝品廠訂單的工作室仍在源源不斷地積累利潤。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市場逐漸走向萎縮,工藝品產業出口形勢日益嚴峻,黃景華開始謀求轉型,念念不忘的還是直面消費者的人像雕塑定制服務。
2010年,黃景華遠赴北京,花費16萬元引進3D紫外線掃描儀和雕刻機,并在北峰石坑租了800平方米的場地開辦工廠,安排了十幾個人的團隊做婚紗人像雕塑。同時,在西湖開了一間小店自己做銷售推廣,但一個產品也沒賣出去,一個多月就關張了。后來在文廟附近又開了一家店,依然是一個多月就關掉。第二次的人像雕塑創業宣告失敗,虧損40多萬元。
因為歐美市場的萎縮,他的工作室規模減員至40多人。黃景華決定把雕塑和人像兩種業務合并,一方面繼續承接工藝品廠的雕塑造模型業務,另一方面通過阿里巴巴平臺拿歐美市場的人像定制訂單,節省人力成本。
2014年,黃景華決定進行人像雕塑的第三次創業,注冊成立銘人造像工藝品有限公司,開始打造品牌。2016年成立福建狼人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互聯網運營。
這一回,他總結出了一個經驗,依靠婚紗店作為銷售渠道是行不通的,賣給新郎新娘也極難,只有把人像雕塑定制服務的成本降到親友給新郎新娘送賀禮的價位之下,才能符合市場需求。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準確的。
今年8月份,黃景華在市區開張的體驗店,60%以上的業務是消費者拿著朋友的婚紗照來定制仿真人像,其次是以一家三口為主的家庭3D造像,單人的約占10%。在體驗店里,市民可以現場三維掃描提取數據再通過3D打印機打出粗坯,然后加工換成樹脂材料、上色,也可以拿手機里的照片要求制作立體婚紗人偶。
至此,黃景華的人像雕塑創業項目才真正進入市場化運營,實現實體店體驗,網上下單、上傳照片(或預約上門掃描三維數據),成品送貨上門的商業模式。
黃景華表示,他希望一生只做人像雕塑一件事,通過加盟運作,造像千萬,留存萬年。
“泉州青年創客,放飛創新夢想”欄目的協辦單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泉州市分公司主要經營郵政金融、包裹快遞、函件傳媒、報刊發行、集郵、電子商務等業務,擁有郵政網點170個、代辦網點4607個、城鄉投遞郵路1068條。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多項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