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90后海歸小伙廣州創業 3D打印耳機月產6萬對
7名90后創業由“玩”開始
曾憂發不出工資徹夜難眠
黑格智造的創始人是7名小伙子,出生年齡在1992年~1994年之間。他們來自中國的6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鞍山。幾年前,他們都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工科學生,來自材料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不同的專業,由于相同的興趣愛好,經常聚在一起玩。
他們的創業也由“玩”開始。“當時,美國的學生中間流行起一種手工制的耳機,價格高達幾百美元。其中有一個人買了一副,我們拿來研究了一番,覺得太容易了,我們自己也可以做,成本還可以更低!”就這樣,幾名學生在工作室里鼓搗了幾個月之后,開始自己生產、銷售這些“手工定制”耳機,竟然掙下了30萬元人民幣。
2015年,他們作為當時唯一一支華人隊伍,參加了一個美國創新大賽,榮獲冠軍。中國的創投企業看中了這支有潛力的隊伍,多次跟他們接洽。經過幾番掙扎,7人踏上了休學回國創業的道路。
創業的經歷也使這群“工科男”迅速成長。聯合創始人武隨平說,“剛開始的兩年,做研發花費了大量資金,經常擔心資金鏈斷裂發不起工資,徹夜難眠。后來,團隊靠融資及此前的積蓄,終于扛了過來。”
綜合三千對人耳得出仿生模型
打印精度相當于頭發絲直徑1/4
2016年,黑格智造推出了第一款雙耳藍牙無線耳機,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款耳機形似光滑的小石頭,是對3000多對人耳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到的仿生造型,兩個耳機之間不需要線纜連接,還可以觸摸控制、無線充電,受到業界及消費者青睞。
武隨平告訴記者,企業掌握了從設備到材料的核心技術,在速度及精度上均有很大競爭優勢。“在國內,一般的打印精度大約為200微米,國際是50到100微米,但我們可以達到25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1/4。”
制造業升級的另一個方向是智能裝備的發展。在黑格智造的生產車間里,有一臺即將面世的“機械臂3D打印機”。這臺打印機是機器人與3D打印的結合物:機器臂的周邊共有6個放料口,里面放置金屬、陶瓷等不同物料,技術人員只要在電腦中輸入數據,機械臂就可以開始生產產品,集投料、打印、后期處理于一體,打印速度可以達到傳統3D打印機的6倍。
除了耳機之外,黑格智造也開始邁向醫療器械市場,與國外一些知名企業合作生產正畸牙套、止鼾器等產品。目前企業有員工140人,研發團隊60多人,多數是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企業已申報專利100多項,其中三分之一是發明專利,已經獲得專利授權30項。
創業心聲:廣州有“陪伴企業成長”的創業環境
從“擺攤”到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科技公司,武隨平表示,一路走來離不開廣州的軟、硬件支持。
他表示,珠三角制造業發達,上下游產業鏈完整,廣州的科技企業可以充分享受這一優勢。除此之外,廣州也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中生活成本最低、舒適度最高的,很適合招攬技術研發人員。
“從2015年回歸至今,我們一直覺得廣州的創業環境很好。作為一支剛創業的團隊,各種科技類的優惠政策,比如加計扣除、研發補助、投資補貼等等,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支持。從廣州市到開發區,都給了我們大力的支持。”武隨平表示。
讓創業團隊最感動的,還是廣州“愿意陪伴企業成長”的創業環境。“特別是政府部門,在科技企業初創階段,給我們幾個沒有任何企業運營經驗的工科學生提供了很多支持。在我們創業之初最艱難的時候,不僅給我們詳細介紹各項政策,還給了我們很多關于企業發展方向的建議,就像長輩一樣予以支持,使我們可以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中大展拳腳。”武隨平說。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