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在校小鮮肉創業開3D打印店,打印產品頗受學校女生青睞
3D打印出的十二生肖哆啦A夢頗受學校女生們的喜愛。
圖/文 宋佳 李諶涵
“我們一起去打印新年的禮物吧!”1月3日,南華大學創業園吳映明的3D打印店里,慕名而來的同學絡繹不絕,紛紛挑選一些頗具特色的3D打印“小玩具”,這里有大眾喜歡的卡通人物、精致的頭釵、還有立體照片,五顏六色的小東西,讓這個3D打印店在寒冷的冬天,變得火熱了起來。
沒課的時候,吳映明每天都是去得最早的,開門、打掃好衛生等著店員來上班。
吳映明是南華大學船山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今年大四,盡管專業課任務繁重,但他卻對創業有顆火熱的心,他不像其他同學忙著畢業或者找工作,而是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用到創業。
一同學用3D打印機,打出了學校的“迷你型”校門。
2017年5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從小就有著科技夢的吳映明和朋友去看了一場科技競賽,其中一個參賽選手的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了一些建筑模型,埃菲爾鐵塔、金字塔,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經過跟選手的交流與學習,他覺得3D打印有著極好的發展前景,一直就有創業想法的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開一個3D打印店。今年9月,吳映明找來了計算機專業、機械專業的3個同學,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團隊。
吳映明在清洗3D打印機,3D打印機雖然小,卻是他和團隊花了很多心思研究出的成果。
由于缺乏市場分析和社會經驗,吳映明和他的團隊經常意見不一,執著的吳映明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和想法,意見不合的同學慢慢離開了他的團隊。吳映明并沒有氣餒,而是更加努力。10月中旬,他重新建立了新的團隊,經過近兩個月的磨合,吳映明團隊已經基本趨于穩定。
用電腦建模。
2017年11月28日,一個女生來到吳映明的店里準備打印一個史努比玩偶作為送給朋友,但是團隊的都沒有在,吳映明對建模還不太熟悉,弄了幾個小時,女生等急了,直接來了句:“你連機器都不會用,還開什么3D打印店。”
吳映明在圖書館尋找相關書籍。
無意中的一句話,卻引起了吳映明的反思。第二天,吳映明很早就起床,帶著電腦去店里,把自己關在店里研究,累了就睡在沙發上,一瓶水、一桶方便面就是他的午餐。3D打印是一種運用數字材料打印機,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逐層打印的技術,圖片處理–建模–材料準備–成品,跨專業學習技術是他的第一道難關,吳映明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請相關經驗前輩到店里指點、用機器不斷地練習。10多天后,團隊伙伴被吳映明的進步驚住了,發現吳映明對建模的了解比計算機專業的他們還多。伙伴們都覺得老板只要指揮調度就好,卻沒想到他會用心學習,克服自己的專業局限。
吳映明在一旁觀察打印機工作。
據悉,3D打印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早已初現雛形,它實際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紙層疊等技術的最新快速成型裝置。它與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機內裝有液體或粉末等“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后,通過電腦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
發現底層粘膠沒有做好,重新調整。
吳映明的團隊成員不是同一個年級,大家對未來充滿著憧憬,但與此同時眼神中也透露著些許迷茫,在談及未來發展時,吳映明笑著說:“盡管3D打印在國內不是很普及,我卻覺得這個行業很有發展前景,雖然目前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不過我會帶領團隊努力克服的。”
每天來3D打印店光顧的同學很多,午間疲憊的時候,吳映明只好在沙發上小憩一會。
晚上走的時候,吳映明總是讓團隊的人先走,然后自己一個人搞衛生。
吳映明總是最后一個走的,每次回去的都很晚。
有的時候回去的太晚,寢室的人都睡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