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自白:3D打印無法批量生產 未現真正需求(2)
同時,科技部已經將3D打印技術納入國家863計劃,工信部也在醞釀3D打印行業發展規劃。
雖然3D打印看似風光無限,但是多位受訪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強調該技術的變革意義在于,它實現了從非金屬小型模型樣件成型到高性能難加工金屬大型復雜整體構件的突破。目前,市場熱炒的還是原型制造,即非金屬模型樣件成型。
業界達成的共識是,3D打印目前并沒有替代傳統制造業的可能。“3D打印技術周期短、成本低、省材料、無需鍛造、無需模具,是革命性技術,但它還不是顛覆性技術,很難替代傳統的鑄造、液壓等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華明表示。
除此之外,3D打印還面臨著材料和應用瓶頸。目前,國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種,而我國國產材料僅有幾十種,許多材料還依賴進口,價格相對高昂。
現在市面上的打印機多為民用,原材料以ABS、PLA、彩色石膏為主。“與傳統工業相比,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做工太粗糙。”陳曉松表示。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認為,目前3D打印的行業規范和標準還沒建立起來,國家層面的發展綱要或規劃也尚未出臺,市場成熟度不夠,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各地政府對3D打印技術極為重視,以致各地相互攀比、分散發展,無法使3D打印產業形成聚力發展的態勢,長此以往,3D打印產業有可能重蹈光伏產業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的覆轍,需要警惕。
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羅軍認為,目前看,3D打印技術還不具備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能力,資本若將3D打印技術捧得太高,失望之后將重重摔下來,造成行業的衰落。
(責任編輯:admin)